第793章 来意(中)(2 / 3)
相当眼热,他们不想山寨都不可能。
就像宁元素公布之后,涌入华国的情报人员在成倍成倍的增加,他们在向着一些能源实验室渗透。为的是什么,一眼便知。
除了私下的动作之外,明面上跟华国的科研交流会也增加了许多,他们全都是世界各地的精英,在华国参加一场又一场的科研研讨。
还有一些人正在跟正在建立的特钢集团合作,希望可以在接下来的次合金时代中占据一些份额。
特钢集团掌握着宁元素的合成技术,也掌握着市场份额,谈判中自然获得了很多优势,其他国家在谈判中明显比较弱势。给出了不少优厚条件,原本华国觊觎的技术跟领域,他们全都大方的向华国开放。
只是在谈判中有一点,他们希望可以参观特钢集团工厂,亲眼见证伟大的科研成果。
以上的手段是不是很熟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老前辈们应该清楚,这些手段他们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曾经用过。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他们跟米国进行了一些科研领域的讨论,参观了他们的先进工厂,在参观之中获得了一些隐秘。比如说用特制的皮鞋,在行走中吸取工厂中的一些残骸。
比如说亲自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试验区,用身体记住实验指数。
正是在这些残骸之中,完善了华国现代科研体系。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之后,西方国家也在用类似的手段想要获得他们需要的技术。
一点点残骸都能复制整个科研过程,更别说收买其中的科研人员,一旦被人做到的话,对整个国家的科研都是巨大破坏。
也就是如此,科研辅助基金根本不可能对外开放。
王宁之所以做到这一点,还是因为他的身份在起作用。作为战略级科学家的一员,王宁不太可能背叛华国,再加上他肯定是未来华国科研的重要组成之一,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对他隐瞒,所以他能够申请。
就算如此,申请下来之后,基金会依然挂在了最高首辅办公室名下,而且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甚至有纪委的领导担当主要职位。
这基本上代表着基金会算是国有基金,不是简单的私有慈善基金。只有如此,上层才能允许基金会的存在。
王宁自然也懂其中的道理,而且他比上层领导考虑的还要多,他准备将基金会慢慢向着官方科研领域发展,让它最终成为诺贝尔一样的官方协会。
这并非不可能,基金会面向的人群是全国高校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