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斗诗(5 / 7)
此事以后再说不迟,你且先走吧,莫要迟了”
上官婉儿低头转身,毅然远去。
她既已走了,唐松便不愿一人呆在这雅阁。索性向马老三寻了一顶低檐的帽子,又在酒肆的大堂内安排下一处最偏的座头。
随着八老今日讲学完毕,这家附近最大的酒肆中随之涌入了大批国子学生,唐松趁着这股乱劲儿进去,又带着低檐的帽子遮盖住了大半张脸,一路行到座头处时感觉还真没人注意到他。
唐松坐下后也没有取了帽子,静静的闲看着大堂里热闹的喧哗。
随着国子学生的到来,话题先是转到八老今日讲学的题目——孟子的“五伦”学说。
说完五伦,大堂内随即就说起了唐松与八老出书的事情。
国子学生自然是力捧八老,贬抑唐松。这本也没什么,随着八老进京,近日来这样的说辞实在并不新鲜,但随着那些年轻气盛的国子学生将八老越捧越高,将唐松越踩越低,就引起了普通士子的插言。
这些普通士子们说的话其实也算不上过分,只是说八老固然学高望重,诗名久播,但唐松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否则他也不会名满天下,每有诗词必能轰传神都,广为传唱。
这本是持平之论,奈何国子学生们因为出身以及此时的身份不同,优越感太强,遂就份外听不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言语。
少年气盛难免如此,酒肆大堂又是个谁都能说话的随意地方,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双方火气越来越大,争执喧闹之声也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简直就成了一场大论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聒噪的满堂不宁。
正在这争吵最热闹的时候,蓦然便听大堂角落处“啪”的一声脆响,一条威猛大汉摔了手中的酒盏猛的站起,“吵什么,似你们这般能争出什么结果来,让人酒都吃的不爽利”
唐松应声看去,见这大汉就是从太平公主身边座头上站起的。而随着适才国子学生的涌入,太平也戴上了一顶覆有面纱的雕胡帽,此时难以看清她的面容。
众士子们的争吵声小了些,那大汉也不就坐,向着大堂朗声道:“尔等之争要分出胜负也简单,某是个好博戏的,你等可敢一搏?”
大汉此言方罢,顿时就有人高声问道:“如何搏法?”
大汉哈哈一笑,伸手从座头上拿起两部书来,“这两本书卷一出于八老,一出于唐松。稍后某自去寻几个能识文墨的歌女,在酒肆寻一间雅阁,将这交予她们,任其自选。而后,召来当众歌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