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岘山之会(4 / 4)
不管是在后世还是穿越来唐之后,唐松见过的人中从没有哪一个能有这样的眼神。
唐松愣了一会儿,再抬头去看时,正见着那两人出山道钻进一边的林中去了。
看两人刚才穿襕衫的样子,必定不是读书人。不是读书人为什么要这么穿?还有那古怪的眼神,诡异的行径,这两人身上真是事事透着古怪。唐松心中的这份疑惑一直保持到堕泪碑亭时才被放到了一边。
虽然早知道张启玉今天邀约的人不少,却没想到他把场面弄的这么大,此时堕泪碑亭附近儒衫飘飘的竟有不下百人之多,这些人或站或坐,或独自吟思或二三小聚议论着什么,竟让素来清静寂寥的山中有些热闹的不堪。
唐松是到的最晚的,不过又是最醒目的。这次也算一个文会,那些个士子们看到他难免立时就想起了上次的鹿门寺之会,还有那首“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以及因为此诗给唐松带来的市井间的一片赞誉。
自当日这首诗一出,尤其是经过襄州县衙的教谕引用宣示之后。士子们之间的高低之争且不说他,至少在市井间唐松已成为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百姓们教育自家的小孩好生读书时,张口就是“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或者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场面看得多了,却让这些个士子们情可以堪。
读书人,归根结底都是好名的!如今这风头却被一个人给抢得干干净净,而且抢风头的还是个他们历来瞧不上眼的呆子,这让人怎么想的过去?
是以唐松刚一露面,顿时引来满场关注,原本喧闹的场面渐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先先后后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拜那首“颜如玉,黄金屋”所赐,唐松居然成了今日文会的焦点人物。
不过看这些士子的眼神,他这焦点人物可真是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