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2 / 4)
的兵力,比如在潞州驻扎重兵,防范上党的卢龙军有所不轨……可这些事先想好的策略,到了晋王面前。却一句也说不出口。
人家卢龙军发兵配合自家南下收复失地,这既是对抗宣武的必要策略,也是两家联手的题中之意,贸贸然采取措施予以限制。等于自乱阵脚,这种事情是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最关键的是,一旦卢龙方面感受到了河东的防范。那么人家还会继续提供粮秣资助么?
天复三年,因为缁青王师范的起兵,以及卢龙军跨过大河的直接支援,梁王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大河之东,河东方面因此得到一年的修整。天佑元年的头几个月,梁王又忙着将天子迁往洛阳,河东方面再次得到了宝贵的春耕良机。
可一年半的时间,并不足以让河东军恢复主动进攻的能力,如果没有卢龙方面长期大额的资助,河东军连在晋州驻扎重兵的能力都没有,谈何进攻?看看晋州城内堆积如山的粮袋吧,没有这些粮食,军士们吃什么?再去各军中瞅一瞅军士们手上持握的刀枪、身上穿戴的甲胄、背后斜跨的弓箭,让他们换回由河东出产的老货,他们愿不愿意?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就此防范卢龙的话,眼前的南征之战怎么进行?任由辎重补给依赖卢龙的话,将来怎么才能避免沦为卢龙的依附?
李嗣源终于理解了晋王的难处,他在晋王的眼中看到了疲惫和无奈……
“且顾眼下吧……待收复绛、慈、蒲等州……待咱们的粮秣充沛之后,再做打算。”
晋王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但这些话也许更多的是讲给他自己听的,所以讲到后来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微弱无力。
对于李嗣源而言,晋王的解释已经是掏心窝子的话了,可李嗣源并不满意。粮秣和辎重只是当前的一个困难,或许这个困难很严重,且就在眼下,但相比于沦为卢龙的依附,这个困难并非不可克服的。河东从来不是富庶之地,但凭借这快相对来说较为贫瘠的土地,河东军已经屹立天下二十年,甚至一度打得宣武狼狈逃窜,让四方军镇畏服于下,难道过去的粮秣就多、军甲就利?
身为大太保,晋王膝前众义子之首,李嗣源对如今的地位很满意。官拜番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封地潞州,可以说要兵有兵、要地有地,在河东军,他是一方大军头,在潞州,他就是一个小皇帝,这种日子,是如此的惬意,如果有谁想要动摇他的地位,他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拼命。
甚至,李克用也有自己的野心。晋王已近天命之年,数十年的征战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