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2 / 4)
光了也给不出来。”
李诚中笑道:“诸位不必担忧。据我所知,这次运来粮食拿不到钱的商户很多,宣武有二十三家、缁青有七家。还有两家虽然挂着宣武的名头,但其实来自淮南。那么多商家,他们是不可能同时来取钱的。只要有了先后之别,钱庄便有了周转的时间。”
大伙儿苦着脸,并没有被李诚中说动,虽然没有口头上反对,但看神色便知,他们还是接受不了。于是李诚中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其实说白了,大伙儿都在担心做这个冤大头,大伙儿可能在想,凭什么东西到了节度府手中,付钱的却是钱庄。这个问题大伙儿不必担忧,你们签了多少欠款协议,节度府都为你们担保。你们甚至可以用收回的欠款协议抵充上缴节度府的收益。”
有了这个承诺,大家算是松了口气,其实这笔欠款总数不到百万贯,李君操家的掌柜当着李诚中的面哭穷,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只是一种姿态而已,那么多豪门在这里,随便凑一凑,百万贯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诚中又道:“你们要是觉得欠款协议太多,还可以用来向幽州的各家工坊换置货物,节度府可以为此专门下令,今年各家工坊上缴的税赋,可以用这些‘欠款协议’来抵充。”
众人听后不免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高刘氏、王敬柔都不说话了,低着头拼命琢磨其中的道理,官场经验丰富的韩梦殷等少数几人已经脸露喜色。
李诚中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于是严厉警告道:“所有欠款协议都必须注明编号,判官署会对节度府收上来的欠款协议仔细核对,若是出现对不上的、重复的,或是总数大于你们发出去的限额,将对钱庄给予重罚,处罚的力度将远远超出诸位的想象!”
赵元德家的大掌柜皱眉道:“若是其他商户伪造协议呢?钱庄岂不是很冤?”
李诚中道:“所以你们要想一个法子,尽量避免被人伪造。另外我和冯判官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在判官署槯税处下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室,处理这些欠款协议,你们要和这个科室好好商议。”
高刘氏家的掌柜猛然抬头:“李帅,莫非这些欠款协议将成为今后的常制?”
李诚中微笑点头。谁说古代缺乏金融观念?只要起一个头,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他们很快就能抓住其中的关键。就冲这些豪门掌柜们提出来的问题,李诚中已经很是欣慰了。
“欠款协议”很快印制完成,每一张都是五寸见方,看上去虽然简单,却有一些奇怪的花纹,隐藏着许多外行人不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