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3 / 4)
开始匆忙练习起诸如举石锁、慢跑等考验科目。征兵将进行七日,一切还来得及。
高明博来自燕郡,他是地地道道的靺鞨人,更是渤海国大门阀高氏子弟。渤海国慕唐风,一切文化均因循唐制,高明博生下来就接受了大唐式的正规教育,也同样对大唐中原文化充满了崇敬之情。但和许多悲惨凄凉的故事一样,高明博属于高氏旁支,且还是庶出,因此自打成年之后便被家族发配至燕郡,照看一家绸衣店铺。
这对高明博的内心造成了重大打击,他自幼便幻想着一身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如今成了行商,梦想便算就此夭折。
其后燕郡被契丹人占领,高明博仗着脑子机灵,避过了契丹人的屠城,然后在燕郡城外的乡村间飘荡了两个多月,有一顿没一顿的过着颠沛乞讨的生活。如果历史的印迹没有发生改变,高明博也许就此了却残生,或者饿死,或者被乱兵杀死。
但李诚中的翅膀扇过了辽西,扇起来的微风也吹到了高明博的身上。高明博听说柳城被唐军攻占了,心慕大唐的他便一路向着柳城而来,也恰好看到了城南大营的征兵场景。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高明博接受的是正规大唐式教育,不仅读书识字,而且能骑擅射。
这个时代也不是后世的大宋或大明,当兵仍是受人尊敬的行业,于是高明博参加了应募……,仗着手头上有两下子,高明博成功通过了考验,但因为两个月的食不果腹,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只能算勉强通过,于是在征募军官的挥手示意下,他来到造册处。
“姓名?”
“敝姓高,名明博,字仲卿。”
“嗯?似乎念过书?”
“是,念过十年私塾。”
“家中何处?尚有何人?”
“家住燕郡,老父母俱在。”
高明博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隐瞒了一个重要信息,他的父母和家人虽然健在,却居于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之所以有所隐瞒,是他对自己靺鞨人身份的不自信,他害怕大唐因为自己的身份而产生歧视。他应募之前没有进城,也进不了城,是以没看到征募告示,他害怕唐军不让自己从军。
好在那军官压根儿不问他的部族身份问题,登记完毕之后,便挥手让他到军需处领取安置费去了。临走时那军官还叮嘱他一句:“你这样念过书的,将来可能还有别的用处,先参加完新兵训练吧,到时候再找你。”
于是高明博如愿以偿加入了唐军——平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