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3 / 4)
平州军的编制,如今除了平州以外,柳城也纳入了卢龙军的治下,两千五百人的编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张在吉表示,若是将柳城牢牢掌握在手中,便可立刻组织难民重返家园,在关外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只需开垦经营一年,便可支撑起五千人的平州大军供应。只要平州镇军编制扩充,周知裕自然水涨船高,李诚中的升赏便不成问题。
这番话自然说到了周知裕的心里,如今李诚中已是平州镇军前营指挥使,要想再往上升就很难了,顶多是自己将榆关守捉使的位置腾出来,亦或是授予他平州兵马副使的职衔。但对于领兵的实职将领来说,这些头衔对李诚中牢牢守住柳城没有多大助力,对于他的大功而言,更多的是虚衔奖赏,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因此,只有扩军之后,周知裕才能真正帮得上李诚中。
在周知裕的计划中,他想要至少给予李诚中一千五百人的编制,在这样的兵力条件下,抵挡住契丹人随之而来的凶狠反扑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以从军多年的老兵经历来看,周知裕是一个懂得规则且遵从规则行事的人,再加上他对李诚中的偏爱,因此从没想过刻意制约李诚中的发展、抢夺李诚中的军功,李诚中在关外打下来的地盘,他也没动过强占的念头。如果说他本人是平州系的大军头——姑且这么看待平州军吧,那么按照这个时代的军镇惯例,李诚中则是平州系中的一座小山头,他所立下的一切战功在节度府看来,都属于周知裕……,不得不说,李诚中跟对了上司。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栽培他的上司,真的是为官一途中最大的助力和最可靠的保障。
当然,李诚中自家的作为也是周知裕愿意栽培他的根本原因,贝州城头挽救健卒营的大功不说了,千里北归、谋划出镇的那份忠心就令周知裕感动莫名;当周知裕最落魄的时候,是李诚中的帮助谋划才令他得以起复;当身处手下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之时,是李诚中不离不弃的追随才让他在平州真正站稳了脚跟;面对契丹人在边关步步紧逼之时,又是李诚中临危赴难,带领一百刚入军伍的新兵出征,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让平州成为卢龙节度府治下各州中抵御契丹人劫掠最突出的亮点。
周知裕已经将李诚中当作了子侄辈来看待,或许,他的潜意识里,李诚中甚至是他军中事业的承继者,当他老了之后,将是他晚年生涯的最大依靠。
周知裕和张在吉正在商量如何处理柳城事宜的时候,亲卫进到节堂内大声禀告说柳城方面又有信使,周知裕忙吩咐召入节堂。那信使进来的时候满身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