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3 / 4)
一把手的坚持,大伙儿也只能遵命奉行,于是,当初的“后勤伙”、现在的“后勤队”便出现在了这个时代。
当然,大伙儿听久了这个称谓,也渐渐习惯了,便照字面的意思加以理解,这种理解来自冯道的思考,他认为,“后勤”两个字也没什么错,“后”的意思就是在战场后方,战兵身后;“勤”的意思,就是“劳”也,《诗?周颂?赍》有云,文王既勤止,《礼记?玉藻》上也说,勤者,有事则收之,即执劳辱之事也。说起来,李御侮的后勤二字,还真是挺妥帖的。
有冯道这么个读书人都夸赞这个词用得好,军官们便也慢慢觉得这个词果然好,于是就开始沿用下来。
生受了都头一番带有良言相劝意味的训诫,赵大苦着脸离开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去管带分到自己手下的二十个人。原来只管十个人的时候,他便有些吃力,此刻又多了十个人,他愈发觉得头大。
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在榆关出关时便已经被委任了检校都头的告身,只是一直没有足够的兵员,所以其实履行着队官的职责。此刻终于修成正果,都是感到由衷的高兴。任谁手下掌管的士兵多了一倍,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悦。原来听说不能吃空饷的那一丝失落,也随之烟消云散。手下士兵比吃空饷的时候多一些,其实感觉也蛮不错的……,在守卫白狼山军寨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刀枪弓箭,让李诚中所部的新兵不用发愁没有兵刃可用,李诚中仔细查看了这些缴获的契丹兵器,发现质量很是不错,已经几乎能够赶得上平州刺史府督造的那些兵刃了。
张老匠仔细查看了这些自契丹人手上缴获的兵刃,不由啧啧叹道:“已经达到五十炼的程度了,咱们平州最好的工匠也不过七十二炼。”
李诚中很是惊讶,问道:“契丹人打造兵器的技艺有那么厉害?”
张老匠摇摇头,又点点头,道:“原先没有的,但是从这批兵刃来看,着实不错。”
李诚中有些担忧,怀着侥幸心理道:“会不会是咱们中原贩卖过去的?”
张老匠道:“必然不是,咱们中原都一直是锻造的横刀,缴获的这些刀却有些弯,却是关外胡虏常用的,据老汉想来,必是这些年契丹人掳掠了一些咱们汉人工匠,所以才能打造如此好刀。
能够打造优良的兵刃,就意味着契丹人在采矿、炼铁、铸造等工艺上的全面提升,这种提升或许别人不会在意,但李诚中来自后世,深深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所以他为之十分担忧。但此刻他对这些事情无能为力,也就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