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能利用的只有熟练工人和地皮(3 / 4)
。
但这个亏本买卖,环亚还不得不做。因为这就是进入行业的规矩。如果刘东不收购那些已经成为废物的造船厂,那么环亚想要进入造船行业,是相当的困难的。虽然环亚有着上面的支持,真要想强行上项目,也不是不可能。但那样做,纯粹就是没有把地方政府看在眼里,政府很生气,那后果自然就会很严重。
在国内做事,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就算是小孩子都明白。如果环亚真要直接跳过地方政府,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如果有上面的支持,再加上收购现有的国有企业造船厂,那么环亚的麻烦,就不会出现。
收购那些地方造船厂,其实就是环亚要了一个准入资格,虽然这个所谓的资格,是绝对上不了台面的,算是潜规则一类的东西。但事实上,在国内很多时候,你不光要了解明面上的规则,更加需要了解的,还是潜规则。明面上的规则犯了错误,还有补救的可能,但如果你犯了潜规则上面的错误,就算不完蛋,那也会走霉运。要论到哪个规则的约束力强,刘东绝对相信潜规则的约束能力,比明面上的规则约束能力更加强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东就算明知道收购那些现有的国有企业造船厂是亏本的买卖,但也不得不去做。对于别人来说,收购这样的造船厂是在占便宜,因为地方政府真正需求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工厂其他资源,基本上就是意思一下,只要安顿好那些工厂现有的员工,基本上你爱把这些工厂拿来干嘛,政府都不会理会你,这样会让你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但因为刘东最终目的就是把这些造船厂弄活,所以对于别人来说是赚钱的买卖,对于刘东来说,反倒是亏本。这样奇怪的现状,刘东都没有改变的余地。
但收购造船厂对于刘东来说,也并不是完全都是坏处。正如张亚平说的那样,那些造船厂里面现有的员工,对于不想搞造船的人是个麻烦,但对于刘东来说,反而是收购这些造船厂收获的唯一宝贝。
虽然这些熟练工人,真正想要投入使用,还得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但因为这些工人都是一直在吃这碗饭的,所以这改造的成本,要比重新培训新人来,要划算很多。如果连这点优势都没有,刘东在闽省这边搞兼并,肯定也就只会是意思一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口气就兼并了十五家船厂。
虽然这十五家船厂拿下来的总成本也没多少,还不到一千万,但一千万也是钱啊!如果仅仅是意思一下,刘东就算出个一百万,都能把这事情办得妥妥的。
听了张亚平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