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要的是实惠(3 / 4)
托于庞大的基数,才能够获得成功。
而王副校长在水木大学当中的动作,就是让更为庞大的人群,来认同产学研这个课题,抑或者以这个课题,延伸出来的更加庞大的计划。越多的人参与,就代表着越少的人反对。在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措施以后,产学研这个东西,在水木当中的影响力变得大了起来。
对于水木的高层来说,王副校长拿出的是名利,正如他在讨论会里面说的那样,如果因为缺少研究经费,而导致一群天才的学生,在大学当中却没有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那么这样的情况就是犯罪,是在砸了水木大学的招牌。水木大学的招牌要是被砸了,他们这些水木的高层,又岂能没有损失?
而对水木大学的中层,抑或者说是那些产学研的实际参与者来说,王副校长拿出的就是利益和他们对学科的热爱。不可否认,水木大学这样的高档学府里面,有很多忧国忧民的专家教授,他们对于教学的认真性,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产学研要是弄成了,会在实际意义当中,帮助他们完善对现代化科技的研究储备,也会实际的锻炼出一批水平很高的学员。而且,产学研的研究,更加能够补贴那些因为国家经费紧张,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专家教授。在没有任何害处的时候,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只要是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至于剩下的,那些庞大的学生团体,王副校长也没有落下。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学到真正的知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么?没有,完全没有。做为一个学生,他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学习好了,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而产学研带给他们的,就是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没有谁会喜欢,在学校学习了四年以后,出了社会,再进了企业,还要学习之前在学校没有学习到的东西,那样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而现在,产学研这个课题,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不管他以后是想要走研究路子,还是想要走一线工人的路子,对于实践工作来说,他们都是需要的。产学研,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实践的需求。虽然对于企业来说,让这么一些学生参与到产学研的范畴当中,那是相当于拉了一群廉价到可以忽略不计的高素质人才。
在后世,那些学校的专家教授,可没少干这样的事情。刘东他们好歹还打算拿出一些实际意义上的补贴。而后世那些学校的学霸,可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别人拿过来的课题,直接丢给自己的学生,然后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却吝啬得都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