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对苏联的野望(1 / 4)
葛老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那就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有了人才,公司的发展才会正规化,有了人才,再依靠刘东自身的经济实力,想要干什么干不了?
正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刘东才会作出这个大包大揽的动作。不论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也先要把这些人的归属权拿到手中。这几年,苏联一直在走下坡路。
别的地方刘东不知道,但关于人才方面的事情,他却知道得很详细,有赖于后世很多解密资料,让这些外流的人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走的都介绍得清清楚楚。
苏联的科学家专家一类的人才,有的地位很高,有的地位却不怎么样。而那些地位不怎么样的人才,日子过得就不那么潇洒。就好像这年月华夏的那些搞科研的人才,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人有七情六欲,别以为做科研的人个个都能像华夏两弹一星那些前辈一样,拿手摇计算机都能把原子弹给弄出来,而且不怕吃苦受累,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希望自己有个优越的环境来搞科研,不但事业有成,还要生活优越。可现在苏联的情况,却不可能提供得了这么好的条件,那些一直很苦逼的人才,自然要想些方法,来摆脱贫困的生活。
外派,就成为了他们的出路。只要是外派的专家,到了国外,无论是在多么贫穷的国度,他们的生活环境都要比在苏联本土好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时候,那些人才在外派了之后,就不会想要回去。
而那些能够得到外派指标的国家,能有这么些人才安心在自己国家里面待着,当然不会往外推。于是和苏联打马虎眼就很正常了。苏联家大业大,又是两极的其中一极的老大,多几个人才不多,少几个人才不少。那些国家又会做事儿,于是很多不想回去的外派人员,就稀里糊涂的留在了那些国家里面。而这些人,就能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外流的人才。除了那些能在苏联挂上好的人才,其他的人才想要留下,其实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困难。
正是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刘东就把主意打在了这些人才的身上,他们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绿油油的美元,这些东西刘东都可以提供。只要把这些人弄到华夏来,然后拖个几年,等到苏联解体后,这些人才就可以为自己所用。
一次一点点的弄,然后再让列夫捷特他们在苏联活动活动,到最后能挖到多少人,实在是计算不出来。有了这样的算计,刘东再次去苏联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