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四民社会(2 / 3)
帝利(武士、王公、贵族等)、吠奢(商人)、首陀罗(农民)。
除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个被印度人称之为不可触碰的贱民阶层。与之相对,我们中国是四民社会,也就是士,农,工,商。
事实上,在我国的四民社会之外,同样有贱民阶层。只不过,不怎么提罢了。至于中国当今的贱民阶层,不就是那些没文化,没技术,没钞票,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依靠打临工,甚至偷鸡摸狗过活的盲流人群,社会边缘化人群吗?”丁锐洞悉现实社会道。
“老爸,我同意你的看法。现如今,我们过去的士,农,工,商的排序变成了士,商,工,农。”丁筱的观点是站在了中国有贱民阶层那一方道。
“士,不仅仅是指做官的人,而且也泛指读书人。商人的地位,哪怕是在封建社会,也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当中低下过。
他们手上有钱,有资源,还控制着不少东西。别说读书人,即便是当官的人,这要是手头上面没钱,也照样过得好不到那里去。
工,农还不是绝大多数时候在给商人打工。到了今天这一个社会,商人的地位是更加日益凸显了出来。”丁锐和女儿漫谈起来道。
“我就搞不懂,那一些在农村明明待着好好地,为什么偏偏要出来当盲流?”丁筱就事论事的问道。
“盲流,在我国特指1953年到1989年30多年间,农业剩余劳动力或其他摆脱当时户籍管理自发迁徙到城市谋生的人们。和户籍管理双元制有关。
有一种说法,就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更好的生活,赌未来。
我们国家永远都存在一个问题,人多地少的问题。第一代农民工,那基本上不是胆子大的,就是被逼无奈的。再不然,就是想法单纯的要出来闯一闯。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还没有起来的那一段时间,城市里面是非但不需要那么多廉价劳动力,而且连城市原本的返城知情,裁军下来的军转人员等都大量没有消化掉,而待业在家的城市年轻人老多了。
有的家庭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就业,父母主动提前内退下来,继而好让孩子顶替上去。
毕竟,他们是过来人,很清楚,年轻人要是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但容易学坏,生出事端,而且更容易被消磨掉干活儿的意志。
这再加上农民再一盲目无序的进城,问题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在当时,限制农民自由流动的决策是对的,符合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