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出身(2 / 3)
面上,一边慢条斯理道:“我大学本科毕业也十年有余了。
和我同时毕业的同学里面,也照样有买不起房子,至今还在租房子住的人。哪怕婚结了,连第二个孩子都生了,也不打算买房,准确的说是买不起,全然就是《蜗居》里面海藻两口子的魔都生活。
即便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名校毕业,孩子送回她老家由父母带着,也照样头疼不已买房的事情。”
“不会吧!按照你说得这样,夫妻每人过二万元一个月的收入,合在一起五万左右怎么也应该有了吧!”贾有斌提出了自己的置疑道。
“两万元的月工资,且不光说京城,就算是放眼全国,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拿到这个数的。
读大学的时候,你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巨大差异。或许,我猜测的,同在一个大学里面,在不少农村学生的心目当中,会觉得自己的成绩比你好,将来就一定会比你混得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实际上,现实总是特别的残酷。出身的好坏,真得极大程度上面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
到了我这个年龄上面,城市学生的父母早都陆陆续续地退了休。他们有着各自的养老金。哪怕帮不上孩子,也不会拖孩子的后腿。
一般情况下,城市父母一个首付还是能够拿得出来,从而去帮孩子在京城五环外买一个小户型的房子。
在三,四线城市的地方上做成了事情的人,即便是三环内给孩子全款买房,也不难。一家人从地方上移居到京城,站稳脚,那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
不管怎么说,一般小城市的工薪阶层在老家还有一套房子,就算是当初的福利分房,也是有一个全产权的。
城市里面的独生子女,赤手空拳的是少数人,而大部分人的背后都是有着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经济支持。”
他说到这里是有意的停顿了一下,伸手从旁边拿起装有红酒的水晶鹅颈瓶就朝自己的空杯当中倒入了三分之一的红酒。
贾有为把它放回原处之后,平静道:“农村学生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背负的东西太多,没有城市学生那样能够轻松上阵。
毕业之后,就算有了一份还可以的工作和收入,也丝毫轻松不了。他们相当大一部人分还欠着助学贷款。
即便没有这个欠着公家的钱,也还有欠着私人的债务。其中不但有亲朋好友的,而且还会有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为了他读大学,外出打工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