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孤身入城(2 / 3)
奔走相告,半个时辰后便于城门处集合出发。
新野小县,城中本无许多百姓,半个时辰未到,百姓便已收拾停当尽皆立于城门之外,等候刘封调遣。
由于刘封手中仅有四百骑兵,一番思量之下,便教黎闯领兵一百,与城中百姓乘船赶往樊城,刘封亲自与孟瑶领兵三百,护送众将家眷老小,兵分两路,浩浩荡荡便赶往樊城。
刘封既已出发,便不再挂念新野之事,他心知以诸葛亮之能,有心算无心,又有天时地利相助之下,定能全身退回樊城,而令其担心者,便是入了樊城后之事,虽在刘琦去往江夏之时刘封便已告知,一旦曹操派大军出动,便教其整顿兵马,静观其变,一旦刘备遇险便率军救之,但樊城至江夏路途遥远,若是携带家眷前往,则势必会沿途与曹军恶战数次,刘封一路苦思应对之策,却是已然到了樊城城下。
刘封将众将家眷送入樊城,便登上城墙观察黎闯船只,见其俱是远远在白河之上奔樊城而来,心中这才稍安,此时刘封环顾四周,忽然见樊城之南,襄阳城隔着汉水几乎清晰可见,刘封心中一动,便是涌出一计。
此时天色已然过了午时,刘封心知诸葛亮伏击曹军前部,势必战至次日天明方可返还,便立即入了樊城帅府之中,将孟瑶叫至身前,低声说了一番密语。
“将军怎可以身犯险,待那诸葛亮来此,必会有计策脱身,将军若是私自前往,一旦有了闪失,情势危急之下恐他人难以顾全将军安危。”
孟瑶听了刘封之计,却只是摇头,并不赞同刘封那兵行险着之策,而后刘封却又坚持己见,孟瑶最终才勉强点头,口中言道:“将军明日天明前定要回到樊城,不然诸葛亮等人归来不见将军,定会生疑,于将军并非善事。”
刘封略一点头,又叮嘱了孟瑶一番城中布防之事,便离了帅府。
只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刘封却是已经一袭布衣,手中拿一口短刀,现身于襄阳城门之外,俨然一副游侠打扮,襄阳城中百姓,已然知晓刘琮降了曹操之事,倒也不惧战事,已然人声鼎沸,一副祥和之景象。
刘封前世便精通这隐匿之术,不多时便已混入襄阳城中,并于一茶楼中将城中权贵住所尽皆打探清楚。
得知了诸多信息,刘封便于襄阳城中随意行走,实则是在观察城中地势,以备不时之需,终于,天色将晚,城中百姓渐渐稀少,刘封便借着夜色,行至一处高墙深院跟前,那不远处木门之上,便是悬挂着“蔡府”二字,此处乃是蔡瑁府邸,蔡瑁家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