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五章:三箭定天山不是吹的(2 / 4)
方做好迎敌的准备了。
至于历史战例的那些偷袭战什么的,更多的还是主力一方被缠住了,然后才被其他地方偷袭的。
而这个时候不代表没有发现,而是发现了也无能为力,只能这样。
对方阵中,不可能没人知道这个道理。
而身处于弱势的一方,如果连对方的大军到了哪里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拿什么去打?用头撞吗?
就算敌人没有在那里部署,对于侦察兵来说,制高点也是必须要抢占的。
因为一个制高点,可以让他们省去很多的功夫,并且可以更快的得知对方大军的情况。
离开了大部队,薛仁贵就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的命令是无可置疑的。
紧接着,一个排,五个班,五十六个人,按照战斗队形散开,用最快的速度朝着制高点奔去。
其实整个唐军的阵型几乎都是一样的,战斗队形,也就是三角战术。
只不过受制于装备限制,加上对面的装备情况,所以这个队形并没有按照正统的要求去站。
如果是正规的三角战术,一个班的控制范围,大约在三十至四十米之间,即三个点相距三十至四十米,一个排控制的范围在二百米至二百五十米之间。
在这样一个区域内,敌军是很难存活下来的,同样的,即便是遇到机枪扫射,或者炮弹的攻击,也不会说一炮下去一个班,一个排就没了。
而密集战术的话,就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
而现在的三角战术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最大化的缩小了弓箭对于士兵的伤害,除非敌军各个都是神射手,可以确保一箭射死一个。
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老套路,用密集战术去杀伤敌军的话,那就只能呵呵了。
按照那样的战术,想要瞬间将一个排干掉,至少需要一千支以上的弓箭才可以。
但是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散在四处的阵型,又有多少弓箭去杀伤他们?一个班倒下了,往往还没等你扑上去,后面的一个班就顶上来了。
什么火力问题,阵型之间的缩小,将三十至四十米缩小为二十至二十五米,就是为了确保火力的输出。
而且按照现在的站位,虽然看似是散的,但是各个角度都可以直接射击,而且一个班打出去的子弹,还是一排。
虽然不像机枪那样密密麻麻的,但是现在的步枪,可以迅速的上弹,一颗子弹接着一颗子弹的射出去,再加上手雷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