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一个时代的结束(2 / 4)
这是必须要处理的,三年的时间太长,守个丧国家也就彻底的乱套了。
所以,汉文帝时期,更改为三十六日,这个时间虽然也不短,但是出问题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自汉文帝至今,国丧便一直沿用这个新的规矩。
当然了,李元吉自然也觉得三十六日太久了些,于是,便说出了天下吏人,三日释服这句话来。
国丧依旧,依旧是三十六天,但是有官职在身的,只需三日即可。
除此之外,规矩还是要有的,古代的国丧,可不仅仅只是皇帝一家的事情,而是整个天下的事情。
治下所有民众,都要按照居丧礼仪去进行,不过不用三年,三十六日即可。
而李渊驾崩以后,还是要走一下正常的流程的。
什么传言的皇帝驾崩,直接敲钟三万下,钟声不断,百姓也就知道了是什么事情。
然而事实是,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
关于国丧的礼仪,李元吉也并不懂,但礼部的人却懂,让以礼部为主组建一个国丧筹备小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个小组的组成,主要也就是三省六部,现在的四省六部。
第一个步骤,不是敲钟,而是礼部尚书上奏,请求调动禁军戒严京城。
什么敲钟之类的,那是要天下所有寺庙去干的事情,每个寺庙都要敲钟三万下,至于原因,鬼知道。
国丧的礼仪规矩有很多,但这些都不是李元吉要操心的事情。
门外的禁军,悄悄的换了一拨人,换的不仅仅只是人,还有身上的衣服。
军队人手三套衣服,两套正常的衣服,作为作战,执勤时的装扮,还有一套为黑色的普通制服,主要作为训练所用。
常服上有红色,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穿戴,所以正在休整的禁军,连忙换上了训练服装前去接替了正在执勤的禁军。
而其他的禁军,也同样是换班换衣服,等到整个禁军全部换上黑色的作训服的时候,这才浩浩荡荡的开出军营,对长安执行戒严。
至于大臣们,这个时候同样是告了个别,然后便赶紧回家换一身衣服再来。
因为身上的官服,都是比较喜庆一些的衣服。
当大量身着黑色作训服的禁军出现在长安街头,当剧院茶楼一个个被贴上封条,长安的百姓这才意识到发生了大事情。
根本不用人去过多的讲解,有条件的,全部赶紧回家换了身衣服,没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