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2 / 4)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规划不够完整,而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李元吉也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些强制性的手段,就只能是尽量少用了。
那么,有些事情在以前可以行的通,放在现在就不行了。
这就是变化,也是李承光的第三个缺点,计划中缺少变化。
现在各部做出的计划中,都会根据原计划来制定第二套备用计划,而在制度中,当第二套计划开始实施以后,就要立即着手制定第三套计划作为备用。
虽然看似浪费人力,浪费资源,但却可以很好的保障一个计划的顺利实施。
眼光,实践,变化。
这是当下李承光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也曾经提醒过他这一点,李承光虽然也接受了,但受制于思想认知问题,对这个问题了解的依旧不够深刻。
其实想想也是,你跟一个小学生去讲灵性,他能搞的明白吗?
当然,现在的李承光是极为痛苦的。
大臣们今天已经算是给面子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而这些问题,足以将他这份计划全盘否定了,当然,主框架并没有动,至少大臣们认可了这一点。
而这份计划的主框架,便是根据铁路来进行制定的。
亲自观察了,亲自了解了,亲自体验了,李承光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铁路的战略性,所以他便以铁路的建设为核心,提出了经济,军事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想法。
“知道你这份计划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吗?”看着李承光痛苦纠结的模样,李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帮不了,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帮,只能靠李承光自己去适应,去接受。
而如果他无法接受的话,那也就只能当一个王爷了。
太子不是不能废,但一个明知道有缺陷的太子,还是不废掉另立贤明,那么一代传一代,这个缺点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有时候,废掉一个太子,并不是在毁根基,恰恰相反,而是在维护根基。
况且,李承光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儿臣不知……”李承光有些郁闷的摇着头,他也清楚,李元吉问的肯定不是大臣们所说的那些,因为那已经是已知的答案了。
“你的主框架并没有错,但是又错了,主框架可以看做是一个核心,整个计划是有了核心,但是这个主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