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于志宁(3 / 4)
道,是老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即便在这最艰难的时候,老师还始终管着自己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
若不是如此,自己一个穷书生,又怎么去养家糊口?
对于于志宁,孟攸心中仅有的,只是感激,是拿他当父亲一样的看待。
“好了,你先去散步这篇文章吧,为师这几日要去会友,半个月后,陪为师去一趟长安!”于志宁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向意不外漏的于志宁,这次也是没能忍住。
孟攸拿着文章去印刷,然后将其散布出去,作为于志宁的门生,他有的是渠道。
当然,这些都是于志宁的渠道,有了于志宁的授权,他自然可以尽情的使用。
而于志宁自身,则是悄悄的离开了家,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又去见了谁?
……
近期的大唐并不平静,先是皇帝毫无征兆的罪己诏,尔后又是皇帝欲修建南北二都,打算天子守边关的消息。
一件接着一件,犹如浪潮一般的猛扑过来,令人应不暇接。
百姓的心中开始有了一丝丝的动荡,加上一些有心人的引导,这个时候百姓也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可是想来想去,他们仍旧没有想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自己有对皇帝不尊敬吗?对皇帝的信仰有所减少了吗?
没有……
一如既往的尊敬,信仰还是依旧,他们都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那是皇帝努力执政,广施仁政所带来的。
他们对于皇帝,没有任何的不满,就如同孟攸对于志宁那般,有的是无尽的感激。
自己没有响应号召吗?
没有……
但问题在于,自己在这里生活的很好,而且这是移民,不是其他的时候,更不是那些危难时期,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会响应的。
就像朝廷鼓励他们种植一些新的物种,交替种植之类的,他们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每年的征兵,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当兵,挣钱也好,效忠皇帝也好,至少参军的思想是积极的。
他们到底错在哪里?他们不明白。
可皇帝的罪己诏就在那里摆着,他们没有做错,皇帝又为何会替天下苍生承担了这个错误?甚至到了要下罪己诏这种严重的程度,到了要天子守边关的严重程度?
所有人都在反思着,可是这种反思却又如同那些无头苍蝇一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