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驸马不好当(2 / 4)
不得不承认,因为当初不成熟的行为,现在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
李世民当政的两年内,大唐整整遭受了两年的灾害,蝗灾,旱灾。
李元吉接手的第一年,发生的是洪灾,可洪灾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各地都开挖了水渠,所以洪灾虽然有些影响,但这些水利设施却将大唐不少的耕地都变成了灌田。
灌田和旱田有什么差别?一贯钱和一百贯钱的差别,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更多人愿意将李元吉称之为天命,而没有人去为李世民叫好,不过换谁也都一样,就当了两年皇帝,还一年蝗灾一年旱灾,上哪说理去?
……
洛州城内。
距离政令推广已经半月有余,民间的反应可谓高涨无比,只是段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他,又接到朝廷的命令了。
说是命令或许有些不太合适,将其看作是通告倒是很合理。
“才三百匹?”段纶很是苦闷,有苦说不出。
“陛下说马匹的事情先凑活着,让各地先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下,等明年或者后年,基本就能解决了。”信使也觉得有些不靠谱。
“解决?怎么解决?洛州一共二百多个驿站,就三百匹马,我上哪解决去?战马不能动,也动不了,整个都督府加在一起也才三四十匹马,也不能动。”段纶忍不住的埋怨道。
先前说好的每个驿站最少两匹马,地理位置重要的要放五匹马,自己任务都安排下去了,现在说战马不够?
这不摆明了坑人呢吗?
如果不是洛州府的马匹真的不能动,段纶甚至都想把这些马给分下去,不然的话,除非以后都督府传达政令的时候让信使靠两条腿去跑,可洛州这么大,会死人滴……
“搞这么大的摊子干什么?完全没必要啊……”越想越觉得委屈,段纶继续生着闷气。
搞驿站不是不行,相反,驿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驿站的多少,马匹的质量,关乎信息的传递速度,相距越远,驿站的作用就越大。
驿站的存在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四通发达的驿站,往往意味着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问题。
但是在段纶看来,每个县设置一座一站,配备五匹马就完全够用了,就算是有些地方县与县之间间隔较远,那也可以酌情在途中临时增添一座驿站,而增添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也多花不了多少钱。
况且在中原,关中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