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2 / 4)

说,这股风波并不大。

因为洛州城内的百姓,还在种地的并不多,倒不是说没有,只是比例不算多。

大多数都只是降地租给自己亲人,每年只收取一些租子,或者干脆就卖掉,拿钱来做些生意。

此次的降税对于他们来说,倒是无关紧要。

当然,如果非说没有关系那就是扯淡了。

大唐的课赋,不是看你有没有地,而是按人头来算的,只要是在官府手里拿到地的,无论多少,无论你卖了还是租出去了,课赋都必须要承担,只有那些中男以下和女子才不用纳课赋。

降一成,比例不多,但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不少百姓还是对朝廷的这个政策大呼圣明。

洛州以东,五十余里处。

刘老汉扛着个锄头站在田间地头,看着一望无际的绿色麦苗,心情那是要多爽快有多爽快。

去年下了几场雪,规模不大,但也不小,如今积雪已经全部融化,大地也开始复苏。

扛着锄头在地头上刨了两下,地里水份很多,看到这里,刘老汉的脸上更是露出一副难以抑制的笑容,甚至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如今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冬天虽冷,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

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只需要在收割前一个月,对田地进行一次灌溉就行了,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只要保持土地不干燥,有点水份也可以。

这样一来,田地的产量自然会骤然飙升。

虽然还达不到后世亩产千斤的水平,但是冬小麦的话,亩产一百四五十斤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一个顺年也只能亩产一百一二十斤的老农民来说,亩产增加个一二十斤意味着什么?

没中过地的人一定不会明白这个道理,更体会不到这里的乐趣与艰辛。

刘老汉没什么能耐,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与其他的普通百姓一样,每次丰收过后,都要发动全家在田间地头忙碌上几天的时间。

不是急着耕种,而是大扫荡,看看收割的时候有没有遗漏在地里的粮食,这是个连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的年代。

不是没得吃,而是穷怕了。

“他二叔,又站在地头傻乐呢?”

刘老汉没有回头也知道是何人在嚷嚷,心里也没有不痛快,直接转头笑骂着:“臭小子,别以为你是里正老子就不敢打你,这也就是老子老了,老胳膊老腿快使不动了,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