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声东击西(3 / 4)
惧的结果。
如果唐军毫无准备就直接进攻的话,那么吐蕃不需出动一兵一卒,只需要节节撤退,引诱着唐军不断的深入,然后,不管是去了一万唐军也好,十万唐军也好,能够安然回来的,怕是一个也没有。
而大的战略李靖也知道一些,虽然不像现在知道的这么详细,但是两面进攻他是知道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靖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个问题。
李靖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就连原本打算直接开口的李元吉,也忍不住的停了下来,认真的看着李靖,有些期待他能给自己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声东击西!”似是察觉到众人期盼的目光,李靖也没有藏拙,直接将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说了出来。
然而听到这四个字之后,有人陷入了沉思,有人则是一脸的不解,李元吉的脸上,则是露出了一副欣赏的笑容。
原因很简单,李靖说的,跟他想的一样。
“继续说!”李元吉淡淡的说了句,并没有阻止李靖发挥的迹象。
而到了现在,看着李元吉那副从容淡定的表情,李靖若是不明白李元吉心里是咋想的,那可就白活这五十九年了。
当然,不免的心中又是一阵的震惊,自己是到了那边一年多,联想着整个大局才想出的对策,然而看着皇上这幅表情,在想想当下的布局,不得不很不情愿的承认,事实上早在一开始布局的时候,李元吉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李靖不是个喜欢拍马屁的人,但是对于李元吉,他是真的佩服。
不管以前是装的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至少在当了皇帝以后,懒归懒,政事没有拉下,好战归好战,可每一战都是准备充分,且在自身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完成的。
“臣献丑了,若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陛下为臣指正!”李靖站起身子,朝着李元吉拱手说道,引起其他大臣一阵不解,但也有明眼人,比如说马周,房玄龄,程知节,萧瑀这些对李元吉极其熟悉的人。
倒不是说其他大臣不熟悉,只是相比较之下,他们不如这几个人了解的更透彻。
“蜀道四万大军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环境,就连战马,也都适应了那里的气候,之后,只需要规规矩矩的推进,最多途中会停下来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全适应。而玉门守军此次则没有进行高原训练,便是要在吐谷浑作战,那里也相对较为平稳,适应是可以适应,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臣觉得此次应当以蜀道为主,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