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驻军焉耆?(3 / 4)
而且还有可能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让刚刚处于蜜月期的大唐与焉耆,有可能会因此而崩裂。
所以,自己非但不能走,反而还要协助他们保住焉耆,至少也要保住焉耆城的安全,等到大军到来为止。
“好!好!本王这就遣使去伊吾,顺便去一趟长安递交国书!”许靖的话,让龙谷心中松了口气,只要唐军答应了就好,焉耆虽然扛不住这么多敌人的进攻,但是扛上几天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必然要向大唐靠拢了,以后甚至没有重回西域的可能。
悄悄的看了眼许靖,这个年轻的有些可怕,却又肩负重任的唐使。
龙谷很纠结,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能不能说出来,该不该说出来。
“唐使果真是年少有为,本王的几位王子有比唐使年纪大的,也有不如唐使的,可他们的表现与才能,却不及唐使的一成,本王很是担忧啊。”不知道该不该说,只能先进行一番试探,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是否年少有为,要看肯不肯给机会,若是有足够的耐心,铁杵亦能磨成针,更何况是人呢?”既然不能走,还要帮着守,许靖也就彻底的死心了,与其心惊胆战的,何不坦坦荡荡?看还能不能做些其他的努力?
比如说现在,龙谷这么一说,倒是让许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之前在镇北书院的时候,皇上曾经到那里讲过话,也算是上了一堂课,虽然那是唯一的一堂课,但却给他们那些学子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而直到现在,许靖才真正的体会到,意识到那一堂课的重要性,仔细的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悠然道:“本使本是落魄书生一个,因饥饿而不得不移民镇北,皇帝陛下在那里开设了书院,一座与其他各地都不一样的书院。本使只在那里学习了两年,便考取了功名,幸得陛下宠爱,本使才有了这个机会。而在书院中,本使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出门合辙。”
“贵使是让本王送王子到镇北?”龙谷愣了下,所谓的送子,其实也就是送人质过去,这是以前经常用的方法。虽然不知道镇北是什么地方,但从许靖的口中判断,那里应该很不错。
“不是镇北,而是长安,长安的书院马上就要开始了,送些王子过去,几年之后,他们便可以带着更先进的思想回来,到那时,焉耆的国力必将日进千里,不说多的,十年之内,将焉耆打造成西域最强之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许靖摇了摇头,镇北那是什么地方?天下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