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三年又三年,屯兵玉门关(3 / 4)
遥远的地方。
九年来,张程送走了一批将士,迎来了第二批将士,三年后,苦苦等待着回家的将士,却怎么也走不了的苦楚。
九年来,让张程的缕缕青丝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列阵!别让新来的弟兄们小瞧了咱们!”张程朝着下方大声的喊着。
回家,成了最遥远的奢望。
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时半会儿回不去的。
唐朝继承的隋朝的大统,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也包括了军制,戍边的规矩。
按照规矩,戍边的军队最长需要三年轮换一次,那些距离长安较近的地方,甚至可以两年轮换一次。
但是在这里,玉门关,不说三年,便是五年能轮换一次就算是不错的了。
第一批人在这里待了五年,第二批人如今已经待了四年,想走,但换防的部队却久久不曾出现,无奈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守着这里。
一个月前,张程接到了长安的旨意,朝廷会派出一支部队对他们进行换防,其中包括了张程在内,所有愿意回来的,都可以离开,愿意留下的也可以,全部按照戍边的待遇执行。
当消息散开之时,所有人都爆发出了极度的欢呼。
也包括张程在内,没有人想留下来,他们已经离开家太久了,久到记忆中家的模样已经渐渐的散去,模糊到必须要用力去想,才能想出来。
“将军,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呀。”兴奋之余,徐泾似乎是发现了一些异常,连忙说着。
不对?张程心中一愣,连忙放眼望去。
情况确实有些不对,惊愕道:“难道陛下派来了一个军团?”
玉门关的守军只有一万人,除去连年的战损,以及其他的原因,现在玉门关只剩下不足八千人,在这里想要得到补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在这里,一万人的驻军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倒是有地方可以安置,但那些都是空地,长期驻军,住在行军帐篷内是不行的。
而对面大军行军是的动静,绝非一万人那么点。
“怪了,咱们这里虽说不安稳,但吐谷浑也从来不敢大肆进攻,一万人镇守已是绰绰有余,派一个军团过来干什么?主动进攻吗?一个军团会不会有点少了?”徐泾不停的猜测着。
“不管了,先列阵,待会看统兵的是谁就知道了!”张程摇了摇头,信中并没有说要来多少人换防,只说了个大概的时间。
一个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