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送出去,请回来(2 / 3)
原来背景深厚的杨镇长起步也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啊,如果不是遇到自己,他还在处于交学费的阶段。
杨贵平还在说他的糗事,这次在吴小正面前,他算是真正打开了心扉。
“还有一些小型的乡镇企业也是,我怎么扶也扶不起来。”
“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人,为啥你这边能搞得有声有色,别家的就不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杨贵平很诚恳地向吴小正请教。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吴小正思考了片刻,才开始开口。
“你可能还不知道,我这边其实也没你想象的那么顺利,在今天之前,吴敏霞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有一大堆,为此我们昨天下午到晚上就一直在开会,最后才统一思想……”
吴小正简单地说起了昨天会议的内容和经过,并且把自己逼·迫吴敏霞他们去进修的事重点说了一下。
杨贵平若有所思,然后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人的问题?”
“准确地说,是人的知识、眼界、阅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乡镇企业很难发展做大。”
吴小正回答得很谨慎。
他说的其实是国内乡镇企业的通病。
自80年代以来,国内的乡镇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一定时间内,这些乡镇企业对充分利用地方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吸收了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
但是,在吴小正的印象中,在全国多如牛毛的乡镇企业里面,真正能做大做强的并不多,到后世能够成为知名大企业的更少,在内地省份更是屈指可数。
按照吴小正的理解,就是因为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者知识、眼界、阅历、经验的缺乏,导致这些乡镇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吴小正相信,如果不是有他在,单靠吴敏霞、刘志军、蒋丽华他们这些人,吴家的食品加工厂也顶多是在湘水县这里折腾一下,很难做大。
这就是内地落后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不只是缺钱,重要的是缺人才,越落后的地方越缺。
“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杨贵平又问道。
这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吴小正又思索了片刻,才说道:“几个字,把人送出去,再请回来。”
看杨贵平很是不解,他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