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送壮士(2 / 5)
“故而,也正因如此,以致亚圣孟子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可以说,统兵厮杀之将,能得人和者,与敌交战,便可十拿而九稳。”
“而何为人和,那便是‘人事和协,民心和乐’。将军大人施政南阳,以仁义治民,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老有所赡、幼有所养不说,南阳府军民百姓,更是上下一心,皆可共御鞑虏。”
“所以这‘人和’两字,必在将军大人此处无疑。故而,这一战,我军虽兵少,但是胜算,却当在七成以上。不过唯一可惜的是,我军得到了人和,但是在此城之中,却失去了地利。”
“诸位是知道的,这长社城,乃是许州南部之门户,因而此城防南不防北。太不花北来攻伐,我军若在此与太不花交战,却是等同于将地利之便,拱手让给了对方。”
“这样一来,无疑对我军的胜算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许州城离此地太近,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太不花免去了扎营之忧,更加无需担心粮草的问题。最可怕的是此城刚刚被我军拿到手,人心未附,所以……在此城交战对我军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故而以属下之见,我军最好撤回襄城,那里才是我们的地盘,在哪里交战,占据地利优势的便就是咱们,到时咱们也必定可以一举战胜太不花的大军。”
说道这,赵子玉也不由闭上了嘴巴,之时低头站在那里,等待着张世华的决断。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站在张世华下手第一人的赵九却也不由再度站出来说道:“启禀将军大人,赵先生方才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但是,不战而退,恐怕会极大的影响我军的士气。”
“那这样一来,我军反而会失了‘人和’。因地利而失人和,那这不是因小失大吗?”
“这个……”听到赵九这样的话,原本已经准备听从赵子玉的建议,撤回襄城的张世华也不由沉吟一声,低头沉思了起来。
“不错,阿九这话说的在理。那阿九,你觉得要怎么做,才方为最好呢?”默默思虑了片刻之后,觉得赵九说的极有道理的张世华,也不由这般从善如流道。
“回将军大人的话,末将以为,撤回襄城是必须的。毕竟就像赵先生说的那样,在长杜城与太不花交战我军的确是失了地利,不过在撤退之前,我局却也必须要和鞑子打上一仗,而且必须要打上一场胜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之后消除我军撤兵的不利影响。”听到张世华发问,赵九也不由不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