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悬疑 >宇宙的边缘世界 > 第八十九章 进入绕地球轨道

第八十九章 进入绕地球轨道(3 / 5)

动力研究院的科学家设计了三种针对核动力推进系统的模型:

第一种模型:因为太空没有水或者空气这种介质,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无法采用螺旋桨而必须利用喷气的方式。所以,当核反应堆中产生大量热能时,将推进剂注入,推进剂会受热迅速膨胀,然后从发动机尾部高速喷出,产生推力。这种方法目前最容易利用,但是实际产生的速度增益效果有限,还达不到超远距离的星际旅行的需求。

第二种模型:核反应堆会产生很多高速移动的离子,我们利用磁场来控制这些高能粒子的喷射方向,从而使火箭产生反冲运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推动比异常大,无需携带任何介质,持续性强。可惜,以现有的技术能力还是很难有效驾驭这些高能粒子。所以,nasa花费了这么多年,也只是研究出适合在行星探测器上使用核能离子火箭。

第三种模型:这就是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简单直接又粗暴的加速方式--利用可控制的“核爆炸”。

这是一种十分大胆而疯狂的方式。在这个模型里,不再是利用受控的核反应,也不需要考虑是核聚变还是和核裂变的问题。因为在太空中,稳定核聚变和核爆炸带来的反冲总量并没有本质区别。

利用稳定可控的“核爆炸”来推动宇宙飞船,这种推进系统被iea核动力研究院称为【核脉冲推进系统】。

【核脉冲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就像天体物理研究院瓦特院长粗糙的比喻一样,“我们要在宇宙飞船的屁股后面像点燃中国鞭炮一样,接连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核爆炸。”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却必须依靠极为细腻的技术手段,其复杂程度根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核脉冲推进系统】里,动力系统中装载的核燃料被精度细化为极大数量的微当量核燃料单元,然后按照矩阵方式组合,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根据需求逐一在飞船尾部的推进盘中释放引爆,以产生持续强大的推进能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又粗暴,但是对宇宙飞船的加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而且对核反应可控程度的要求也相对低了很多。

此外,iea航空航天研究院还专门在核动力推进系统与宇宙飞船操控中心之间设计了可靠的隔离装置,虽然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宇宙飞船的重量,但是却能够很好的确保宇航员不会受到来自【核脉冲推进系统】的辐射以及高热的影响。

iea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场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