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八百年荆楚第一国宝(2 / 3)
华夏历史有个最大的奇怪地方,就是在上古的时候,我们发现文献记载的那时候就是“人的历史”,可是历史越往后发展,发展着发展着不知道为何各种诡异神话传说诞生了,变成了“人神鬼混杂”的历史,像喷云吐雾召唤大神的炎黄蚩尤大战,再后来又变成了人的历史。
而这也是后世华夏人研究先祖历史困惑的地方,越是往殷商之前考究,越发现华夏历史太玄幻,有点不可信。
至于观射父的本质宗教思想,其实是讲:人就是人,神鬼就是神鬼,现在时代他们已经不在同一位面上存在。所以没有必要“过于祭祀”,也不需要去听信某人说自己是天神就盲目的相信,总之它是一种朴素人文主义祭祀宗教观。
尤其要说的是这一个观点和动不动就发愿“重塑金身”的外来宗教还有自称天子是“天神人合一”的后世儒家学说很是不同。
最初的佛家强调是高供奉,所献祭的越多,说明你求菩萨的心越强,这也是为何佛家宗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最豪华的,神像大多数都是鎏金的。对比泥土胚子的道君神还有直接用图画的孔圣人,简直是帝王级享受。
当然不止华夏,东南亚国家也是如此,在后世也能观见一般,去缅甸,去柬埔寨,你会发现,人民穷饿干瘪,衣不裹体,但是寺庙却是金碧辉煌,令人嘬舌。
这不是讽刺什么,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信奉任何宗教都是要“缴钱”的。像欧罗芭早期基督教的宗教税有“什一税”之类的,这个税其实就是供奉。在华夏先秦时期,当然不叫税,也不叫诸侯对王的供奉,而是叫牺牲。
“天神人合一”,这个很有意思,在华夏三皇五帝时期,他们最是强调这点,因为这些皇和帝都是“天神人合一”的代表,是一种富有神性的概念。
只是夏商周开启人文主义复兴后,就没有了这个宗教似的称呼,天下的主掌者,他们都叫王,叫人王。
直到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自大猖狂,自诩始皇帝,口呼朕(真人),把夏商周大好的人文主义再次搭上了神学概念。
从此后人王就变成了人皇,到汉武帝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更是把人王推向了神坛,变成了****的“皇帝”。
说起皇帝,必须解释一下,皇的本意是:大。上帝,天也。——《传》。是一种宗教概念,而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的皇叫天皇的原因。天皇不是人,是神人,神人不死,信仰不死。
可惜,统治华夏的是儒家文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