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范蠡对战申包胥(2 / 3)
开始他的调兵遣将。
能动用的力量他分了两支,一支精锐虽规模小但战斗力是最强的,由他带领护着齐景公北上。
另一支则是由范蠡带领,含泗上大营,舒城,六城,黄城等地退败下来的卫守军士,前去救援柏举被围杀的二十万齐军主力。
范蠡临危受命,众将虽知道他爵位小,没有背景,但都清楚他战绩卓然,有谋才,此时是紧要关头也都听从他的命令。
大军集结完毕后,范蠡使用声东击西之计重新夺下西阳,接着三渡沧浪击退堵截之敌,最后救出大别山中被杀败的残军阳生国夏华周等部。
阳生已经被火烧的完全没有了脾气,他见到范蠡来救他,当场嚎啕大哭,这种大哭只有他在晋国为质子的时候出现过。
范蠡把他所知道发生的过往一一讲了,当然吕荼那封万里之外送来的信他也没有隐瞒。
在场的诸将听罢先是愕然接着看着阳生皆是低头沉思起来,若是此战由公子荼带领他们,还会出现这样惨痛的溃败吗?
整整二十万的精锐大军,现在收拢到的能战之士已经不足十万了,多少的好儿郎就这样埋骨他乡?
他们想着想着不由垂泪。
阳生听到这场救援之战背后竟然是自己那位想灭都灭不掉的弟弟一手策划的,他心中仿佛在用刀割,可是脸上和口中却是欣喜感动的大叫“荼弟,荼弟……”然后就是尽情的大哭。
大别山中齐军大吃一顿后,开始做最后的突围之战。
这一战,阳生没有再敢乱指挥,他和国夏把军队的调用权全都交给了范蠡。
范蠡先是推却,可是国夏和阳生坚持,他没办法,临时成为十多万残军的主将,开始应对申包胥的围追堵截。
范蠡使出的计策也简单,先是故设迷阵,不停的下山从陆路突围,暗地里却是营造船只木筏。
申包胥见齐军做最后的挣扎,他和秦军谋划了一番,准备加大对山路的兵力步防。
就这样齐军一直骚扰楚秦联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骚扰的次数和规模越来越小,这让申包胥渐渐起了疑心。
秦军主将是昔年助楚的左庶长无地,他对申包胥的疑心很不以为然,大军把齐军困于大别山上,他们得不到粮食补济自然越发没有气力骚扰突袭了。
申包胥思考着觉得有理,也就放下了疑心,可是一日他带着军队视察的时候,方才发现事情的不对,大别山上一天都未出现群鸟盘旋空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