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回家(下)(2 / 3)
舅妈和李程、外婆也过来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不远,按照冯母的安排,从今天开始,三家人都是在冯家开伙。
外婆今年快八十岁了,虽然耳朵愈发聋,但是身体还算不错,而且脑子非常好使,和女儿、儿媳打麻将经常不落下风。
前世冯一鸣大学还没毕业,外婆就过世了,犹记得当时老妈泪如雨下,一点多都没缓过来的情形,所以这一世对外婆的身体非常关注,每个月都会做一次全面体检,但直到如今也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
外婆虽然不知道外孙如今产业规模、社会地位,但是眼睛也不瞎,能看得出来冯家如今是直上云霄、节节登高,也能看得清冯家中到底谁是顶梁柱。
一进门就看到女儿有一句没一句的训斥外孙,外婆皱着眉咳了两声,将外孙叫过去,慢无限的聊着,虽然耳朵不好使,但有助听器,再加上纸笔,基本的交流还是没问题的。
外婆在离开青萍之前都是在乡下,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时常是普通话夹杂着土话,冯一鸣听得半懂不懂,但理解意思却不难。
“赚钱……的确赚钱,至于哪一行……”冯一鸣手摁着太阳穴想了半天,换了个三种方式去解释互联网企业,但外婆依旧懵懵懂懂。
“只要赚钱就行。”外婆笑呵呵的将枯干的手覆在外孙的手背上,又说了一大串土话。
边上大舅翻译道:“意思是让你别惦记着赚钱,有钱了也得做做善事,修桥铺路、粥棚米厂、资助乡下孩子读书之类的。”
冯一鸣刚才还有点漫不经心的神态登时收敛起来,认认真真的听着外婆那慢无限的话和大舅的翻译。
“呃,这话不好翻译,大致是……散福的意思。”
“老家通往县城的那条路……呃,已经修过了好像?”
“粥棚……妈,现在没粥棚了……”
老人传统而质朴的观念中所体现出的东西,却和现代企业所需要秉持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意外的吻合,这既出乎预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知道了。”冯一鸣握着外婆的手,“真的知道了。”
展雄集团在刚搬迁到江河市的时候,就曾经在人才资源长期战略中做出了向江河市大学城大肆散财的计划,四五年过去了,捐款捐物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还将无限期的持续下去。
万全地产虽然在商业角度没有走出青萍市,却在北江省、蜀都山区承接了大量公益性工程,这次的雪灾在冯一鸣的指挥下,接下了老城区大批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