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蜀国亡(3 / 4)
攻后,接下来就轮到吴军逞威了。
而这一次,吴军发威的却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军队,这便是三千具装重骑兵,被杨渥赐名为背嵬军。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要想获得足够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向人马具装的重骑兵发展。
历史上那些强大的骑兵部队,大多都是重甲骑兵,比如唐朝初年的玄甲,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拐子马、连环马等等,都是有名的重甲骑兵。
之前吴国虽然也建立了万人骑兵,但吴国的马场难以产出足以作为重骑兵的战马,所以多是轻骑兵,只有少数重骑兵。
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多以前吴军在平阴大败晋军,缴获了大批战马后才得以解决,之后吴国利用缴获的战马顺利组建了一支人数五千人的重甲骑兵,这次讨伐蜀国,就出动了三千重骑。
此时,蜀军刚刚被吴军击退,尚未来得及休整,吴军就已经发起反击,而且还是直接投入重甲骑兵这种大杀器,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得大败,前后有五千余人被斩杀,剩下的敌军则四散而逃。
援军被击败以后,三泉守军顿时军心溃散,没过多久便选择了投降,吴军在此缴获十五万石粮食。
这样一来,吴军甚至不需要从后方转运潦粮草,只需要依靠缴获便足以供应大军,大大减轻了后勤补给的负担。
而在这个时候,王衍率领的后续军队才刚刚抵达利州,当得知前线已经溃败后,王衍顿时被吓破了胆,当即便从利州快速向成都逃跑,一路上拆除各地浮桥,以防吴军追击。
接着,王衍又下令让中书令王宗弼率领大军坚守利州,并给他留下诏书,让其等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回到利州后就将他们斩杀。
蜀军原本就士气低落,军无战心,如今王衍又弃军先逃,蜀军闻讯后顿时更加士气低落。
接下来的战事对于吴国来说更加顺利,占领了三泉后,兴元府也很快落入吴国手中。
接下来,杨炅在周本的建议下,留下五千人负责镇守三泉、兴元府两地,以保证后路不被敌军断掉,而吴军的主力则长驱直入,向利州扑去。
面对吴军的大举进攻,蜀国一方却是一片大乱,各地守将皆惶恐不安,军队将士人心惶惶,士气极为低落。
武德节度留后宋光葆、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等人,先后派人向吴军请降,他们唯一的请求就是能保住自己的富贵,希望能继续担任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