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迁都洛阳(2 / 4)
袭,城外吴军修建的营垒中,处在三处主营寨和城池之间的二十多个小型营垒,在一夜之间被晋军攻破了半数。
好在晋军的夜袭行动最终还是被吴军挡住了,而且在攻破这些营垒的过程中晋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毕竟这段时间吴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营垒的防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建设,这些营垒早就修建得坚固无比。
不仅如此,这些营垒的防御都是单方面针对城池方向,也就是说从城内方向攻打营垒较难,但若是吴军从外攻打这些营垒就较为轻松。
所以晋军在得手之后也意识到他们无法坚守这些营垒,只好在天亮之前将攻占的营垒尽可能的破坏,然后匆匆撤回城中。
晋军的这次夜袭行动也证实了郭崇韬等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没有任何人能长时间保持最高警惕,总有松懈的一天;唯有让各军轮流上阵,让那些早就疲惫的将士得到充分休整才能保证军队的士气。
而从四月底吴军决定各军轮流围城以来,至今刚好三个月,也是时候进行轮换了。
所以在八月初,杨渥下令从金陵调朱思勍的左武骧军前来东阿,同时命留在东阿、平阴一线的军队以五千人为单位,分批赶往杨刘接替之前的军队进行围城;而撤下来的军队则先在东阿停留一段时间,等左武骧军赶到后,他们将直接退回江南进行休整。
不过军队虽然进行了轮替,但周本却留了下来,继续负责围城之战。
东阿城中,原本的县衙经过简单改造后,被当成了杨渥的临时行宫。
说起来,自从去年八月率军离开金陵展开北伐之后,杨渥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返回金陵了,朝中上下已经有不少人上奏请杨渥回金陵。
毕竟现在北方的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尤其是杨刘这边更是决定了以长期围城为主,短时间内难以结束战事。
杨渥身为吴国君主,若是长时间离开都城的话,难保不会发生变故;不如趁着这段时间的僵持,将战事托付给一员大将,杨渥则返回金陵坐镇;等将来战局有了变化后再返回不迟。
当然,除了上奏请杨渥回金陵的人外,朝中上下关于迁都洛阳的呼声却是与日俱增,甚至这股潮流在最近越演越热,连身为监国的太子杨炅和宗室里如今威望日隆的杨隆演等人也参与了进来。
金陵这座古都,其作为吴国的都城已有十多年时间;按理说以江淮人为主的吴国政权,在习惯了定都金陵之后,应该不会有谁想着迁都到洛阳去才是;那些主张迁都的人也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