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议军情(4 / 5)
军不比我军,其军队都是由藩镇军队构成,且各地都需要一些军队留守,再加上镇州的牵制,所以臣以为晋军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
众人都点头表示认可,这一点众人都已经想到了。
不过即便晋军只有不到十万人,但考虑到晋军这些年对付梁军时取得的一次次大胜,还有此次突袭郓州的战果,谁都不敢轻易大意,更不敢认为吴军兵力比晋军多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历史上别说是十万人对二十万,就是两三万人对二十万,最终取得大胜的战例都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像淝水之战这种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例,谁敢说吴军就一定能取胜呢?
只听周本接着道:“首先一点,镇州尚未平定,晋军必须分兵两路作战;反观我军,后方安稳,上下一心,力可以往一处使,这一点是我军的重要优势。”
杨渥点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第二点,臣虽说敌军能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其实还高估了敌军。”
“我军有水军优势,随时都能渡河发起进攻,所以晋军的兵力中又要分开一部分用来防守沿黄河的诸州。这样一来敌军实际上能用之兵又会减少。”周本接着道。
杨渥点头,道:“此言非虚,晋国如今的核心之地就在河北魏州附近,不管是卫州也好,澶州也好,怀州、孟州也好,都在我军危险之下,敌军不可能不多留一些兵防守。”
“不过即便如此,但晋军最多在这些地方留下一两万人就够了,而我军同样需要分兵守住各地,难以全部集中起来。这一点周将军又是如何看的呢?”杨渥接着问道。
“大王,臣要说的第三点就是,敌军虽然攻占了郓州,但晋军真的敢于深入中原腹地发起进攻吗?”周本反问道。
这时,郭崇韬也反应过来,道:“不错,晋军虽然攻占了郓州,但他们也仅仅如此而已。晋国的根本弱点就在于没有水军,只要我军的水军还在,就能随时威胁到杨刘渡口,晋军根本不敢全力南下,更不敢孤军深入!”
听了二人的分析,杨渥顿时笑了起来:“关键时候果然还是这些老将靠得住!”
周本的分析中其实也就最后一点最为关键,其他都不算重点。
晋军兵力虽少,但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大胜,所以兵力的多寡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凭借。
但周本提到的晋军不敢深入发起进攻,这一点却是说到了关键。
只要杨刘渡口受到的威胁没有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