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后续安排(2 / 5)
张汉融、朱珪等众多在朱友文时代就以贪暴不法、窃弄威权而出名的人,同样被杨渥下令抄家灭族。
还有赵岩等一部分官员被判处抄没家产,全家流放至海外;郑钰、萧清、刘岳等一大批官员同样被判流放,不过杨渥准许他们以钱赎罪;任赞、刘光素等相对较为清廉正直的官员则或是以原职留用,或是贬官后进行任用……
经过这番安排,梁国投降的文官基本上已经做了处置。
然而,对这些没有兵权的文官进行处置相对还算容易,但对那些武将进行处置就麻烦多了。
且不说关中、河北还有不少地区目前尚未被吴军占领,那些地区的刺史、节度使们如今还处在观望状态,就是已经投降吴国的那些降军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在吴国北伐之前,梁国各地总兵力加起来还有近二十万人,而在吴国北伐过程中真正被消灭的梁军连五万都不到,其他大部分都投降吴国。
这么多的降军若是不及时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别看这些降军中有很多都已经放下兵器做了俘虏,但只要他们还存在,他们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如今晋军动向不明的情况下,就更要保持警惕。
不然万一晋军渡河发起进攻,而这些降兵又在后方发难的话,局势就会愈发的复杂而危险。
就目前来说,这些降军一部分已经被改造成厢军负责维持地方,一部分被收编成效义军,但还有更多却依旧保留着原本的编制,或者大规模的积存俘虏营中。
其中还保留着编制的主要是在许州上表投降的陆思铎部,而在俘虏营中的梁军士兵就更多了,比如在襄陵被俘的近五万梁军,在汝州被俘的两万梁军等,目前都没有进行安置。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俘虏的问题,这是杨渥即将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外,还有另一个隐性问题不得不解决,那就是新攻取的梁国地盘和原本吴国的地盘该如何融合的问题。
而这就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军事方面,另一个是民政方面。
在民政方面,梁国原本的地方治理结构和吴国就有许多差别,而且两国的具体国情大有不同,甚至连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些差异。
最重要的一点是,吴国原本领地上的百姓会不会用一种征服者的心态来对待中原地区的百姓,若是如此的话,两地之间很有可能会出现隔阂。
要消除这些隔阂,让两地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杨渥能有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