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劝说(4 / 5)
像他这样的乱世枭雄,杨渥就算嘴上不说,心中只怕也会时刻防备着。
作为一方节帅,长期独领一方的枭雄,高季昌深知若是哪个人被他的君王时刻防备着,那么此人掉脑袋的日子就不远了。
所以现在高季昌要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富贵荣华,更不是如何趁乱取利,而是应该怎样保住自己的脑袋以及全家人的性命。
在他身前,梁震和倪可福这俩位心腹同样皱眉沉思,在为将来而筹谋。
他们同样知道高季昌面临的困境,知道现在必须是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继续迟疑了。
倪可福低声建议道:“节帅,梁先生,若是咱们立即起兵,与城外的吴军联手,内外夹击,将陆思铎完全消灭,以此功劳能否得到吴王的欢心?”
“不行,这样只怕会适得其反!”梁震听了当即摇头。
“吴王的性子老夫仔细研究过,他看上去心胸广阔,宽宏大量,能够容人,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方没什么野心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此人的猜疑之心非常重,不比在当年曹操之下。”
“比如当初吴国枢密使朱瑾,此人当初作为泰宁军节度使,曾经与朱温争夺中原,历经十年战争才最终失败。”
“此人为了自己的权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当初为了得到泰宁节度使之位,假意要娶前节度使齐克让之女,却趁着婚礼的时机发动兵变驱逐齐克让,自立为泰宁节度使。”
“后来朱瑾兵败,朱温将其兄长朱瑄抓住,让朱瑄前来劝降;但朱瑾不但不投降,反而为了稳固军心,亲自将朱瑄杀死。”
“这样一个为了自己的权势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虽然在投靠淮南之后屡立战功,深受吴国武忠王的信任,却引来了当今吴王的猜疑。”
“所以自从当今吴王掌握大权之后,朱瑾始终未能掌过兵权;虽然看上去每次征战吴王都会将其带在身边参谋军机,但这何尝不是一种防备呢?”
“后来李神福病逝,按理说应该由枢密副使朱瑾接任为枢密使,但吴王最终却选择提拔李承嗣接任。这些都足以说明吴王对此人的防备。”梁震详细的介绍着。
高季昌听了连连点头,问道:“前辈的意思是,让本帅向朱瑾学?”
“不错,朱瑾这人极为聪明,他知道自己深受吴王忌惮,不过他没有急着表现自己,更没有因此就惊慌失措,而是用自己的表现来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在吴王心中的印象。”
“自吴王接位以来,朱瑾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