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张承业的建议(4 / 5)
十多万,而且养精蓄锐多年的吴军,这怎么看都太过冒险。
一旦渡河后战事不利,河北的动乱又没有平息,若是再加上契丹人入侵,只怕晋国覆亡近在咫尺。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河北之地征战这么多年,百姓负担沉重,多有逃亡,其内部早已积蓄了各种不满。
现在晋军接连取胜,这才将矛盾掩盖下来,不至于立刻爆发;一旦渡河战事不利,河北动荡,再加上这些矛盾骤然爆发,即便李存勖再怎么能征善战也难以平定局面。
当然,张承业除了劝李存勖先平定镇州,等河北局势稳定下来再渡河南下外,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与梁国暂时议和。
现在梁国看上去被吴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宋州以南,辉州以东的广阔地区都被吴国轻易夺取,但这并不是说梁国真的就这么弱。
实际上驻守在杨村的戴思远部兵力依旧有七八万人,再加上已经南下的梁军以及洛阳等各地的兵力,现在的梁国至少还能调动十五万大军。
只不过这其中的主力,也就是北面招讨使戴思远所率领的七万多梁军被晋军所牵制,不能南下与吴军交锋,所以让吴军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
若是能与梁国暂时达成和解,让戴思远能率军南下,到时候梁军兵力众多,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即便吴军再怎么强,要彻底击败梁军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晋国一方正好趁此机会将黄河沿线的主力调往镇州,用于对付张处谨。
这样一来,既能让梁军与吴军打得两败俱伤,方便晋军坐收渔利;同时又能为晋军平定河北争取时间,可谓是一箭双雕。
等到河北局势安定下来后,不管那时候的南方局势最终是以哪方取胜,或者依旧在僵持,晋军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从容做出应对。
当然,这样做的唯一坏处就是要与梁国议和,转而将吴国当做首要目标,这样做会大失民心。
“大王,咱们晋国这么多年来都以讨伐梁国,复兴大唐为己任,对于吴国暗中与梁国议和之举更是时常鄙薄。如今难道咱们也要效仿吴国吗?”李绍荣有些惊讶问道。
复兴大唐的口号用了这么多年,即便有部分将领对其不以为然,但这个口号却是晋军讨伐梁国的大义所在,让晋军师出有名。
现在若是与梁国议和,哪怕是暗中议和,也将意味着晋国将放弃一直以来高举的复兴大唐的旗帜,沦为与岐王李茂贞等人一样的军阀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