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贞的决断(3 / 5)
张汉杰,他的意见竟然和敬翔一样,也是主张直接退守洛阳,这就让朱友贞感到十分惊讶了。
而第三种意见就是割地求和,当然不是向晋国求和,而是向吴国求和。
毕竟之前吴国和梁国和平相处多年,有着和谈的可能性;而晋国一方却与梁国征战多年,双方积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难。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认为,只要晋国和吴国南北夹击梁国的总体局势没有改变,那么梁国失去中原就是迟早之事。
若是现在派北线梁军南下抵抗吴军,即便是这一次成功挡住了吴军,下一次吴军北伐时也很难挡住;而若是一旦失败,那么梁军如今剩下的少数精锐军队也将损耗一空,到时候连退守洛阳都难以做到。
这部分大臣认为,目前梁国的总体策略就是退守洛阳、关中等地,但因为吴军北伐来得太突然,许多准备都没有做好,比如迁移人口,囤积钱粮等等,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提上议程,结果吴军就打过来了。
所以现在应该和吴国和谈,为做准备争取时间。
这三种意见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种意见,至于其他意见,朱友贞连想都没想就在心中将其否决了。
从本心上来说,朱友贞自然最赞同第一种意见,如今梁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不打一仗就退守洛阳,或者派人与吴国和谈认输,那样他心中都会感到不甘心。
但就像敬翔所说的那样,派兵南下与吴军一战的话,很可能会将梁军如今最后的精锐军队也葬送掉,这种风险朱友贞必须得考虑。
至于和谈的方案,他们给出的理由倒是很充足,就算朱友贞也难以反驳派人和谈的好处。
但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实现。
吴国准备这么多年才突然北伐,兴师动众数十万大军,连吴王杨渥都亲自领兵了,如今更是势如破竹,一路上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夺取了大片领地,怎么可能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接受和谈的请求?
即便是梁国提出割地也没用,因为吴国可以自行取得那些地盘,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这根本就不能作为梁国的筹码。
所以在朱友贞等人看来,所谓求和的举动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反而会极大影响到梁军上下的士气,并且进一步助长吴军的气焰。
想到这,朱友贞顿时在心中将和谈的想法给掐灭了。
“是打还是直接退守?”他心中沉吟。
下方众臣见朱友贞陷入沉思,也都没有开口打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