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变化(下)(3 / 4)
“是吗?那么在其他方面呢?”杨渥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其他方面的话,最突出的一个印象那就是死板,不知道变通。”李承鼎笑了起来:“他们在兵法谋略上还差得远,即便是被他们称作‘军神’的将领,其实也不过稍微懂得兵法的皮毛罢了。”
他回想起当初与倭军的那一战,当时他还极为小心谨慎的设下伏击,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出安排,生怕出现什么问题,不过最后的战局却表明他太小心了,那些布置完全没有用上。
倭军只知道从正面一个劲的往前冲,等到死了太多人后才明白需要从侧翼包抄,不过那时候已经晚了,吴军一个反击就轻松打垮了倭军。
杨渥笑了笑,心中想着:“后世的倭国人也是如此。”
就着倭国的话题闲聊了几句后,杨渥问道:“你可知这次孤让你迅速回国的原因吗?”
“臣不知,是不是北方局势有变?”李承鼎心中一振,连忙问道。
“不错,的确是北方的局势发生改变,赵王王镕被他的义子王德明杀了,如今赵国已经落入了王德明手中。”杨渥神情肃然说道。
“王德明?就是那个原本名为张文礼的将领?”李承鼎有些惊讶道。
“不错,正是此人。”
张文礼,原本是刘仁恭的部将,后来投靠王镕后,因为他善于逢迎,受到王镕的喜爱,将其收为义子,并且改名为王德明。
后来赵军每次随晋军一同出征时,王镕都会让王德明领军;长期以往,赵军逐渐就被王德明掌控了。
而王镕此人最近掌权日久,最近迷上了僧道之事,整日吃斋念佛,荒于政务,并将大权逐渐移交给自己的儿子王昭诈。
王德明此人素来就有野心,他见此情形,便暗中挑拨,鼓动王镕的亲军作乱,一夜之间将王镕一家全部杀死。
只有王昭诈的妻子普宁公主,也就是朱温的女儿活了下来,被王德明用来向梁国请降。
这件事看上去和吴国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不管是杨渥还是朝中其他大臣,很快都意识到这次事件对北方局势的巨大影响。
当年吴国统一南方后不久,梁国的邺王杨师厚就病死了。
朱友贞得知消息后,在张汉杰、赵岩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将魏博节度使一分为二,以削弱其实力。
然而朱友贞的举动有些操之过急,尤其是触及到了杨师厚部将们的利益,结果,以杨师厚建立的银枪效节都为首,魏博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