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决断(2 / 5)
贞当即下定决心道:“朕意已决,命福王朱友璋接替武宁节度使之位,改封王殷为怀州刺史!”
“臣遵旨!”敬翔等人只好应下来,准备回去发诏令。
……
徐州城中,氛围有些紧张,街道上来往行人较少,看不出这里还是一座重城。
武宁节度使府的书房中,此时已有三人高坐其间。
中间一人身材高大,身披紫袍,脸上带着着凛然之威,正是王殷;下面两位,其中一人脸色白皙,领下有须,却是王殷麾下亲信幕僚韩术;至于剩下一人刚毅英武,却是王殷的侄子蒋权。
别的文官武将,就连一些老人,都因为商量的这件事重大,而没有被王殷召见。此时,外面有一队亲卫把守,无关人根本就不能靠近这里。
“如今的局势想必你们也清楚了,咱们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极为紧张,现在开封府城那边又有咱们与吴国相互勾结的传言,只怕咱们和朝廷的关系更加难以转圜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你们不妨都说说。”王殷率先开口问道。
关于王殷暗中和吴国勾结的流言,虽然只是在开封城中流传,但王殷等人依旧听说了相关的消息。
“这明显是吴人暗中放出的流言,想要逼节帅与朝廷决裂啊!”蒋权心中忧虑的道。
“本帅何尝不知道,不过即便知道又有什么用处?”王殷叹息道。
吴国人的这一招,看上去是个阴谋,但实际上又有些类似于阳谋。
也就是说,即便众人都意识到这里面肯定有吴国人在刻意的挑拨徐州与梁国朝廷的关系,但他们对此也只能乖乖的接受吴国人的挑拨。
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王殷和朱友贞等人相互之间一点信任都没有,一个一直都在担心对方对自己斩尽杀绝,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立即背叛,不过是心中还有一点侥幸心理而已。
另一个的确有对对方斩尽杀绝的想法,这几个月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不过是因为还没轮到对王殷动手而已。
这样两个人,如何谈得上彼此信任?
所以在吴国人刻意放出流言之后,朱友贞很快就做出了用朱友璋来代替王殷的决定。
虽然此时王殷还不清楚朱友贞那边已经做出的决定,不过他还是本能的意识到大事不妙。
韩术捻着胡须道:“节帅,若是在下所料不错的话,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派人来取代节帅的位置。甚至此时陛下的传令信使已经在路上了。节帅还是早作打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