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灾(2 / 4)
的生存。
六月初,杨渥下令将在江淮、两浙等多地修建一系列的农田水利设施,以及一条连接睦州、婺州、处州、温州等地的驰道,以加强朝廷对那些相对偏远地区的管控力度。
为了完成这么大的工程,自然少不得要大量招募民工,而如今的大旱正好就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力。
当然,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安稳,不至于出现灾民用工过度,以至于被迫作乱的现象,杨渥亲自定下了这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用工标准,包括每天劳动的时间和给他们提供的食物数量,保证这些民工不仅吃得饱,而且还不至于没力气干活,甚至还有一定的余粮能够供应他们的老人孩子,不至于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此外,为了尽可能保证民工的安全,杨渥还规定,每天在最热的几个时辰里不得强迫民工劳动,以免出现大面积的中暑情况。
为了防止有人暗中下手,贪墨赈济钱粮,杨渥又派出大量人员分赴各地进行监察,凡是查出有贪腐迹象的,一经证实,不管贪腐数量多少,一律处以极刑。
在他的强力手段压制下,这些工程很快就在各地上马,那些原本早就断粮的灾民在得到消息后,纷纷前往工程队报名,便是那些家中尚有余粮的,也纷纷加入这场大建设之中。
毕竟这么大规模的旱灾,谁也不能肯定到底会持续多久,而地里的庄稼早就颗粒无收了,趁着现在工程队招工的时候,以自己的力气多换一点粮食养家。
到了七月初,许多地区的灾情有所缓解,降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江淮、两浙等地的光照等条件相对较好,可以进行两季稻种植;虽然此时稍微有些晚了,但种下一轮晚稻还是勉强可以的,若是接下来顺风顺水的话,或许到了年底还能有一些收成。
所以对于这些地区,那些工程队纷纷暂时停下,好让那些灾民回家种植庄稼;至于工程队的进度,即便是速度缓慢一些,杨渥也不会在意,只要局势能够安稳就行。
而持续的旱情到了此时也陆续结束,一般来说大旱之后必然会伴随着大量灾民饿死的现象,不过这一次吴国上下应对得力,最终成功渡过旱灾,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当然,各地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饿死人的情况,当然情况并不严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动乱。
不过作为代价,吴国过去一年辛苦积累起来的粮仓很快就消耗近半,而且现在毕竟还没到彻底放松的时候,许多地区虽然成功种下一轮水稻,但要等到丰收,那也是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