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3 / 5)
孙鹤正是因此而最终丢了性命,而冯道则在一番努力没有结果之后就离开了燕国。
燕王刘守光的心思好猜,但吴王杨渥的想法就有些难明了,尤其是冯道如今还不怎么了解杨渥的情况下,更是难以猜到其心思。
至于其他人,以前都没有出仕过,仅仅是一介士子,到了杨渥面前能够挥洒自如,不心中惴惴就不错了,又哪里能猜到杨渥的心思。
“学生等不知。”七人连忙摇头答道。
杨渥叹息道:“诸位也知道,过去一年多来从北方南下的士子实在太多,其中难免会有细作安插在里面,这一次金陵府清查细作,那也是必要之举。”
七人连忙点头,却没有开口。
只听杨渥继续说道:“不过这清理细作的过程中,难免会牵扯到一些无辜之人,诸位七人虽然最终没能有证据证实身份,不过孤相信你们都是真心实意想要为我朝效力的,绝不可能是敌国细作,这一点孤深信不疑!”
“从今往后,若是还有谁敢拿这件事情做文章,孤绝饶不了他!”
七人这才动容,脸上有些激动的道:“多谢大王信任,学生感激不尽!”
尤其是冯道和张延翰二人,他们一个原本就在刘守光麾下做过官,另一个虽然自己没做过官,但毕竟是官宦人家出身,对那些当官之人的心思最是了解。
那些当官的最喜欢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让人难以分辨他的真实意图;对于那些难以确定的事情,更是能避开就避开,生怕说错了话从而担上干系。
如今他们七人被卷入细作案中,虽说最终被释放出来,但一个个心中都存了怨气。
毕竟有了这桩案子在身上,只要一日不能彻底证实自己的身份,他们就一日要背负这么一个嫌疑,这对他们将来的前途都有可能造成巨大影响。
将来他们即便是在吴国出仕,也要一直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就好比历史上的唐寅一样,他卷入徐经舞弊一案,虽然后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徐经舞弊了,但最终徐经还是受到了处置,唐寅同样受到牵连,一辈子难以踏入仕途。
如今他们这七人的身份同样有着嫌疑在身,同样要被人另眼相看。
但如今杨渥亲自这么说了,而且还是以如此肯定的语气,当着内阁这么多大臣的面说的,那么他们的身份之疑就有了定论,今后其他人若是还敢拿这桩案子说事,那就是在质疑杨渥的权威,到时候杨渥必然饶不了他。
这对他们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