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细作案(2 / 5)
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山高皇帝远,若是大军进剿,对方往山林里面一钻,等大军赶到时早就躲得没影了。
若是用小规模兵力进缴,又有可能遭到伏击,反而可能兵败。
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原因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并非所有的土著都与汉民格格不入,实际上还是有许多土著希望与汉民和平共处,甚至还非常欢迎汉民前去开发当地。
这些对汉民较为亲善的土著,自然不能将其也剿灭了;但这些土著和那些反对汉民的土著,有着相同的习俗,相同的服饰,相同的语言,外人根本难以清楚的区分哪些土著对汉民亲善,哪些是反抗汉民的。
总之,对待那些土著势力,向来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如今李承鼎就率领五千禁军在当地清剿,不过目前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至于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杭州刺史奏报说,希望在钱塘江处修建捍海石塘,以保护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同时还能具备蓄水的功能,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这条奏报是前天才上报上来的,目前陈彦谦等人尚未来得及处理,杨渥就已经回来了,如今自然是要等杨渥来拿主意。
杨渥心中一动,笑着看向太子杨炅道:“太子监国这几个月,朝中上下都有称道,想来你也应该有所心得才是。对于这杭州刺史的奏报,你有什么看法?”
吴国再怎么强盛,将来也要交给下一代人才行。
所以征战四方、扩大吴国的地盘,这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过培养下一代,这同样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
此时他自然要考验一下杨炅。
杨炅不慌不忙的答道:“启禀父王,儿臣以为杭州刺史的奏报来得极为及时,刚才不是说明年有可能会有大旱吗?若是能将这捍海石塘修建好,那不仅能防止海潮,还能蓄水灌溉。所以儿臣赞同修建捍海石塘。”
“嗯,不错。”杨渥笑着点了点头,对杨炅的回答极为满意。
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能够想到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杨渥也知道在这之前或许就有人和他提点过了,毕竟杭州刺史上报此事是在两天之前,这期间身为监国的太子应该早就和众臣商量过才是。
杨渥点头看向其他人,“诸位有什么看法?”
“臣等赞同太子之见。”众臣纷纷答道。
即便不给太子一个面子,就凭杨渥刚才说的那句“不错”,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回答。
见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