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紧逼(2 / 4)
淮河以北大破梁军,消灭敌军多达五万多,接着又夺取宿州,再之后,更是趁着魏博军叛乱的时机,以五千精兵大败朱温亲自统领的十万大军,那可真是名震天下。
甚至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认为,梁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那一战。
因为在那一战之后,梁军不管是与晋军交战,还是与其他势力交战,都没有了以往的气势和威风,反而势力越来越衰微。
而杨渥这样一个直接改变了梁国国运的人物,在之前的几天里面对联军的进逼竟然只能步步后退,这自然让蜀军众将兴奋不已。
便是作为统帅的王宗寿碍于身份,没有过多的表现自己的喜悦,但偶尔流露出的笑容,也说明了他心中的兴奋。
蜀军之中,唯一感到不安的或许就是镇江节度副使张武了。
倒不是说张武就看出了什么不妥,而是这位在沙场上征战了数十年的老将,本能的觉得吴军的步步退让有些反常。
毕竟在他看来,吴军虽然在之前的战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实力上,即便是吴军不如联军,那也不会差多少。
这还仅仅是张武从两军兵力对比中得出的结论。
既然吴军的实力并不比联军差,那么吴军为何要连连后撤?难道吴王杨渥胆子就那么小,连与联军一战的胆量都没有吗?
若真是那样的话,吴军在几天前趁着联军尚未抵达时,就从容撤走了,何必等到现在?
可惜的是,他毕竟不是主帅,甚至他在王宗寿的心中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副帅;再加上张武虽然心中感到不安,但他却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想要说服其他信心满满的将领谈何容易?
而高季昌和寇彦卿那边,高季昌且不说,此人本来就心思诡谲,一心想趁着这一次的“大好局势”,给吴军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免吴军不久之后就卷土重来。
所以高季昌自然是极力怂恿对吴军发起进攻的。
而寇彦卿的态度同样是如此。
张武不知道的是,寇彦卿之所以主张与吴军展开决战,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如今朱温病重,梁国局势很有可能会随着皇位的继承而出现动荡,若是这一次不能一举重挫吴军,那么等到梁国内部动荡之时,吴军再次来攻,他就不能保证那时候梁军会是怎样一个局面了。
而迫使他对吴军强硬的第二个原因,说起来就有些可笑了。
当初荆门以北的战事中,梁军虽然挫败了吴军击败他们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