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议(3 / 4)
议事的,众人进了殿中后,只见杨渥已经在最里面中央的位置上坐下了,连忙上前行礼道:“臣等见过大王!”
杨渥摆摆手道:“免礼!诸位都坐下吧!程勋,给诸位大人奉茶!”
“谢大王!”
这个时代的臣子在与君主议事时,都是有自己的座位的,不像后世,只有在得到君王的赐坐后才能坐下。
一群内阁成员按照秩序坐下后,立即向杨渥询问道:“之前臣等见大王接到一份文书之后,当即变了脸色,又见大王看向闽国公,不知是不是福建那边发生了变故?”
杨渥点点头道:“是啊,福建可能出现大乱了,这是李承鼎发来的文书,你们都看看吧!”
他让侍卫将文书转给众臣看,口中又说道:“看来孤还是低估了要以兵不血刃的手段就降服一个势力的难度啊!”
众臣顾不上回答杨渥的问话,一个接一个的拿起文书迅速阅读。
“大王,虽说安西将军这份文书中提到的理由比较充足,但毕竟只是猜测而已。福州的情况未必就有上面说的那么危急吧!魏国公此举是不是有些欠妥当?”高勖看了之后不由得皱眉道。
他倒不是反感李承鼎私自出兵的举动,毕竟在杨行密时代,这种私自出兵的行动根本就不算个事。
高勖自然也明白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临机做出决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过他还是觉得李承鼎作出决定的理由有些不足,至少福州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其他几位怎么看呢?”杨渥不置可否,转向其他大臣。
“臣以为,高阁老言之有理,目前福州虽然有较大可能发生了变乱,不过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就动手,只怕于理不合!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会引起非议。而且等待有确切消息之后再动手的话,不仅更加稳妥,而且不会引来非议。”周隐同样赞同高勗的看法。
“臣附议!”礼部尚书殷文圭和刑部尚书卢枢一同答道。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其他尚未开口的大臣。
“大王,臣以为,安西将军此举果断而有魄力,乃是当时最好的应变之法。大王不仅不应怪罪安西将军,反而应该予以嘉奖才是!”李承嗣在一旁道。
“哦,高阁老说李承鼎此举欠妥当,李枢密却说他此举乃是最好的应变之法,你不妨说说,到底好在哪里?”杨渥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福建的变故虽然让杨渥感到恼怒,不过在此之前他就下定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