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军衔与封爵(3 / 4)
让他们绞尽脑汁才想出了足够的称号,不至于出现重复的。
而指挥使这个层级的将领,反而因为统一为中郎将的军衔,反而非常省事。
至于更低一个层级的都头的军衔,更是不用费心。
不过在授予军衔后,杨渥却是又最加了一个命令,那就是自此之后,只有中郎将及以上的军衔获得者,才有资格被称为将军,至于这以下的副尉等军衔获得者,都不能称将军,只能称其职务或者军衔。
这一点的目的是为了使将军的身份变得更加显赫,不至于像以前那样,随便一个营指挥都敢自称本将。
总的来说,军衔制的实行,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军队,改变以前藩镇军队时遗留下的种种不良习惯。
授予军衔之后,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封爵位!
按理来说,如今天下未定,杨渥也仅仅是称王,还没有直接称帝,要分封爵位还有些过早,但杨渥等得起,许多人却等不起。
像李神福、张训这种老将,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标准的老将,他们是很难保证活到将来杨渥一统天下,登基称帝的时候,所以对于这些人,也只能现在就给他们册封爵位。
相对于军职不能直接传承给后人,爵位却能直接传承下去,所以李神福等老将如今反而更加希望获得爵位,以传于后人。
杨渥自然明白他们的想法,所以对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将们一般都不会吝啬于爵位。
不过对于那些年纪相对还年轻,将来还有大量立功机会的将领,杨渥自然不会给太高的爵位,不然将来就会出现赏无可赏的情况,到时候屠戮功臣的事情往往就不可避免了。
最后经过综合考虑,杨渥决定吴国的爵位仿照后世明朝的,暂时只设定为公,侯,伯三个等级来册封功臣,并且世袭。
其中公爵又分为国公和郡公两个等级,乃是非宗室功臣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至于更低的子爵和男爵这两个爵位,将作为临时赐予的非世袭爵位存在,用来加封那些有些功绩,却又不够获得世袭爵位的人;或者类似皇帝的丈人、内兄等。
国公作为非宗室功臣的最高爵位,其册封自然需要十分慎重,目前杨渥决定只册封李神福、张训、刘威、陶雅、高勖这五人。
其中李神福、刘威和陶雅三人基本上不会再领兵出征了,所以他们的爵位可以册封为最高层级。
而张训虽然还有领兵出征的机会,不过也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