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到达(2 / 4)
成来抚恤那些伤亡将士的家属就行!而补给同样可以依靠抢掠获得!”李承鼎沉声道。
“这……”成及却是愣住了,虽然对李承鼎不爽,但他还是不想眼睁睁的看着李承鼎犯下错误,当即连忙劝道:“小李将军,我军的军纪向来严明,除了上次北伐期间大王特意下令准许的外,其他时候若是有士兵肆意抢掠,这可是重罪啊!”
“是啊,将军,军纪不是儿戏,决不可轻犯啊!而且不管是百济,新罗还是倭国,大王可没说过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开战啊!”其他将领也纷纷劝道。
虽然杨渥有说过在遇到百济国寻衅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教训,但那是在敌军首先挑衅的前提下,而不是淮南军主动开战。
若是在太平之世,像李承鼎主张的登陆之后直接开打,这无疑就是在擅开边衅,即便打赢了,回去之后说不得也要被弹劾问罪。
再加上他还下令允许士兵抢掠,这同样是违反军纪的行为,即便李承鼎是杨渥的亲信,只怕也讨不了好,便是何敬洙都不怎么赞同他如此来。
“你等无须担心,将来出了什么事情本将负责,你们只要继续向北,寻找一处地方上岸,然后大肆抢掠一番,以鼓舞士气,补充补给;当然,更重要的是搞清楚我们到底到了什么地方!”李承鼎摇头拒绝了众人的劝阻,直接下令道。
他没有说的是,他之所以敢于下达这种命令,除了目前的形势需要如此外,还有就是出于对杨渥的了解。
其他人或许还不怎么清楚,但李承鼎作为杨渥的亲信,又是他的姐夫,关系最为亲密,了解自然也是最多的。
他记得,每当提到新罗或者倭国时,从杨渥的脸上他都能看到极为浓厚的厌恶情绪,虽然不知道杨渥为何会如此,不过只要杨渥厌恶这两国,那么自己下达的命令应该就不会有太多的惩罚。
至于其他官员会不会以此事来弹劾他,李承鼎就更不在乎了。
此时,见李承鼎态度坚决,众人也只能同意他的意见,最终六十多艘船继续向北航行。
而在距离他们并不远的地方,近二十艘船同样在向北方航行着。
这支规模小了很多的船队,却是在风暴中与船队主力失散了的船只,船队中共有八百多名士兵,而他们的统领,正是柴克宏。
柴克宏的座船虽然在风暴中受损严重,而且被汹涌的波涛带离了原本的航向,不过他的座船最终还是幸存了下来。
不仅是他的座船得到了幸存,另外还有十多艘船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