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审判(3 / 4)
气;但若是因此影响到淮南内部的凝聚力那就不是杨渥所愿了。
所以杨渥虽然在下令派人调查张崇的罪行时显得非常果断,但等到实际审判的时候却又非常谨慎。
一方面,为了不让其他将领感到寒心,杨渥特意下令各路官员在给张崇定罪之前都必须对他以礼相待,并且不得骚扰到他的家人。
另一方面,在负责审判的官员中,除了周隐这个出了名的公正之人外,杨渥又派了另外两个人作为复审,其中一个乃是统兵司内平时专门负责军纪的崔肃,另一人则是右武骧军的另一个都指挥使朱虔佑。
之所以让朱虔佑也参与到这次审判之中来,主要是为了让其他将领心服口服。
朱虔佑与张崇乃是多年共事的朋友,有他在,想必审判的公正性能够得到保证,其结果也能够被其他将领信服。
本来按照杨渥之前的想法,应该由王茂章来担任第三个主审官,不过后来考虑到王茂章也涉入此案之中,所以最终决定让朱虔佑来代替。
这次审案与其他审案的过程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多了一个诉讼官的职务,由实际负责收集证据的杨廷式来担任,负责对张崇的罪行进行公诉。
这个职务有点相当于后世的检察官的职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侦查和审讯两个过程分开,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因为杨渥宣布了此案公开审理,所以到了审判最终开始的这一天,一大早前来观看的人就多得挤满了整个审案的庭院。
这些人基本都是众多淮南将领派来的,想要尽快得知审判的最终结果。
此时,书房之中杨渥却在与周隐郑重交谈着对这次审案的看法。
“自从天下动荡之后,不经过审判就给人定罪,这几乎已经成了常例;不过孤却认为我淮南要恢复治世,不仅仅是用大军统一天下,同时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应该恢复到治世的模样。不经过审判就定人之罪,这一点今后务必要改过来。”
“周先生,孤知道你素来为人公正,这一点在我淮南百官之中乃是人人皆知的,这一次让你负责审理张崇的案子,也是希望你能够秉公而行,不要有任何偏颇。”
周隐虽然也是个读了一辈子儒家经典的读书人,不过或许是因为他在担任了淮南节度判官之后长期与审案打交道的缘故,再加上他本来就性格耿直,为人公正,他的想法却是有些与法家的思想类似,极为反对当权之人以自己的权利来强行干涉审案的结果。
他本来见杨渥一大早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