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薨(3 / 4)
感到无比愤怒。
不过到了如今,或许是重病将亡的缘故,杨行密忽然想开了,对于大唐将要灭亡这个事实也不再纠结了。
“其他的为父也不必多嘱咐你,你已经彻底成熟了,知道该如何执掌大权了,在军政大事上,为父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如今为父将去,唯一想问你的就是,为父去了之后,你准备给为父加封什么谥号?”絮絮叨叨的说了很久,杨行密最后又问道。
谥号乃是后人给的评价,也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这一年多下来,杨渥的表现让他极为满意,知道有这么个继承人淮南别的事情都不用他担心,不过关于他的谥号,他却想提前知道。
杨渥一愣,想了想后答道:“不知‘武忠王’如何?”
杨行密听了终于笑了,‘忠武’二字历来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他并没有建国称帝的野心,在他的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唐的臣子,所以对于“忠武”这个谥号还是极为满意的。
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历史上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许多都是有擎天保驾之功的人,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本朝有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仪等,就是这个谥号。
所以始终以大唐之臣自居的杨行密,听到自己能得到这个最高谥号,自然感到满意。
至于将来杨渥建国称王甚至称帝之后,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杨行密也没有多问。
到了如今的局势,即便杨渥自己不想建国,众多淮南的将领们也会鼓动他那么做的。
对于淮南众将来说,大家辛辛苦苦在战场上厮杀,为的还不是建功立业,将来能够得传子孙,永享富贵。
若是杨渥一直都不建国称号,那么他们这些部将们又如何加官进爵?
所以为了安抚部将们,杨渥也必须那么做。
更何况,杨渥如今虽然有东南诸道都统的职务,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级别比普通节度使地位要高一点的节度使,却依旧是大唐的臣子。
而众将同样是大唐的臣子,在身份上大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淮南官员对杨行密和杨渥的称呼是“大王”、“殿下”,但自称却是“属下”或者“末将”,而不是“臣”的缘故!
建国称王,将杨氏的身份与其他将领彻底区分开,这是将来必不可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