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怀贞(2 / 4)
招架不住。
不过康怀贞毕竟是梁军名将,加上梁军的兵力占据优势,所以双方一场大战后最后以梁军吃了个小亏告终。
这一战之后,果然如同张训预料的那样,梁军锐气受挫,于是后撤十里,选了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安下东西两处营寨以成掎角之势,同时又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渡口以保证退路的安全。
在那之后,两方大军又多次发生交战,有时候是淮南军主动挑战,有时候却是梁军到濠州城外骂阵,不过大部分交战都是以平手告终;只有一次张训设下伏兵,引诱梁军来攻,等到梁军到时,伏兵尽起,大败梁军。
最后梁军返回营地时,共损失了近两千人,结果梁军士气低迷,开始坚守营寨不与淮南军交战。
当然,双方小规模的交战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康怀贞虽然不再与淮南军交战,但也不会轻易放弃用小规模部队骚扰淮南军,同时也是保证他与朱全忠本部的联系不被截断。
梁军大营中,康怀贞看着从朱全忠那边发过来的军令,不由感到头痛。
这一次南下攻打淮南,他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好,因为淮南沿着淮河设立的坚固防线已经经营了十年了,不仅防守兵力充足,而且淮南上下人心稳固,根本不是李振说的许多将领都对杨渥心怀不满。
当初出兵时,李振说什么淮南正处在杨行密已经死去,杨渥刚刚接位的时候,必然人心惶惶,此时趁机讨伐一定能取得成功。
然而刚刚南下不久,尚未渡过淮河,便传来新的消息说杨行密最近在广陵的一次宴会上已经公开露面了;杨行密既然还没死,淮南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像李振说的那样人心不稳,或者对杨渥暗中有所不满。
不过那时候大军已经到淮河边上了,自然不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消息就退回去,所以梁军还是按照计划渡河了。
不过刚渡河不久,康怀贞就感觉很不妙,因为淮南的水军根本就没有对他们的渡河行动发起干扰。
濠州这边的水流情况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可不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位于淮河上游,那里水流较浅,不利于淮南水军的发挥,甚至许多地方步兵都能直接涉水过河;而濠州这边则不同,颍水在寿州境内流入淮河之中,使得淮河的水流量比上游增大许多,不仅河面更宽,而且河水也更深。
所以濠州这边不仅不可能涉水过河,而且还十分方便淮南军的水军发挥;当初康怀贞便反对过在这里渡河,不仅渡河时容易被敌军水军所趁,渡河之后也容易被淮南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