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2 / 4)
言自己看不出“李神福”得了什么病的人,虽然杨渥也知道这是自己故意误导了他们的缘故,但这也看得出来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医术也不够自信。
既然连他们自己都对自己的医术不够自信,由此可见,他们的医术即便高明,只怕也高不过崔先生他们。
倒是有两个医者前来给“李神福”诊断时,一口便断定他没有什么病。
这两个医者的到来也让杨渥一度起了希望,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原来一个是以前专门给钱镠一家看病的医者,另一人则是当初皇宫里面供奉的御医,因为战乱流落到淮南。
可惜的是,这两人去给杨行密诊断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崔先生的结论一样,可以保住杨行密的性命,但要让他醒过来却是办不到。
虽然这些医者都不能治好杨行密,但杨渥还是将这两人都留了下来,作为节度使府的供奉医者。
当然,他们的家人也被立即迁移到了广陵居住,他们的底细也被范遇的人查了个清楚,以防他们以后出了什么乱子。
至于那些给其他李神福看过病后觉得自己医术不够的,杨渥也将他们留了下来。
这些人或许不是什么名医,甚至连崔先生这种级别的医者都算不上,不过给普通人治病以及教授弟子却是足够了。
杨渥打算在广陵成立一个医学院,专门培养各方面的医学人才,当然其中也包括军医。
如今天下大乱,人口骤减,淮南虽然平定了两浙,但也缺乏足够人口去开发。而要扩大人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提高医疗水平。
此外,这几年打仗下来,杨渥发现战场上伤兵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现象也有不少,所以增加军医的数量也势在必行。
成立医学院,迅速培养医者,这样或许培养不出名医,甚至是像崔先生这种级别的医者都难以培养出来,但能够培养出那些能治普通小病的医者就足够了。
可惜的是,如今医者倒是寻了一大批,但最关键的问题,如何治好杨行密的病,或者如何让他醒过来,这一点却始终没人能够办到。
“殿下无需太过忧虑,大王向来宽宏济民,想来上天也会庇佑,或许哪天突然就醒过来了呢?”
“如今淮南的诸多事物都还等着殿下拿定主意,尤其是两浙初定,各种事物都急需处理,殿下不可在此多耽搁!”一旁,见了杨渥脸上的失望之色,殷文圭小声劝道。
这段时间杨行密病倒,杨渥却是彻底执掌起淮南的各种事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