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2 / 3)
才真正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二十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四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
若是能在淮南先行推广这种占城稻,让淮南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或许也就不会遇到之前杨行密说的广陵粮仓快空了的情况吧。
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杨渥便让范遇派人前往闽地寻找稻种,并且告诉他,如果在闽地找不到,那就算寻到占城去也一定要找到。没想到还真的在闽地找到了。
“总共带回来多少种子?”杨渥连忙问道。
“是这样的,属下派去的人在闽地虽然找到了占城稻,不过当地种植的人也不多,能够提供的种子还不到一百斤,如今已经运回来了。不过这点种子实在太少,所以咱们的人决定通过在泉州那边认识的一个经常跑占城的商人,亲自跑一趟占城,到那里去购买稻种。”
“哦!”杨渥有些失望,不过这个结果倒也正常,历史上宋真宗能在闽地一次性取得三万斛稻种,那是因为占城稻传到闽地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了,种植的面积比如今大多了。
不过大规模推广占城稻可不是一件小事,农民早就习惯了种植原本的本土稻种,突然改种别的稻种,若是到时候水土不服导致颗粒无收怎么办?即便杨渥是淮南节度留后,是吴王的世子,但要强行推广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节度使府中肯定也会有较大争议。
如今既然已经有一百斤稻种运到,就可以先种植这些稻种,用事实来说服淮南的主要官员,让他们同意自己的计划。
当然,要试种乃至推广占城稻,杨渥自然没有那个时间亲自去做,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对此上心,又在淮南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做才行。而这个人杨渥也想到了,那便是掌书记高勗。
高勗素来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当初杨行密刚刚平定淮南时,他便多次建议杨行密劝课农桑。而且他担当掌书记的职务多年,作为杨行密的心腹谋士,在淮南威望深厚,是作为推广占城稻的极佳人选。
想到这,杨渥重振精神,匆匆拉着范遇道:“走,随我去见高书记!”
高勗正在书房不远处的一间房里办公,刚进去,只见房内正有十余个小吏在忙前忙后,高勗本人也非常忙碌,时不时对那些小吏吩咐着。
见到杨渥进来